第三百八十九章 理庙至圣刘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科有孔子一个圣人就够了,我就不跟着掺和了,我倒是觉得,可以建设一个一个理庙,你们要是把我推到理庙先圣的地位,我倒是能舔着脸受了。”

    “至于这第二位配享理庙的理庙先哲么,我看这位綦毋公就很合适。”

    信息量有点大,群臣觉得需要消化一下,大脑都有点死机了。

    而綦毋典本人,在瞪圆了双眼的同时,则已经使出洪荒之力来控制自己的膀胱了。

    这特么要是尿在龙椅上,是要乐极生悲被咔嚓的吧。

    “传诏,綦毋典献灌钢法有功,擢升为,皇家科学院院士,授予科学家头衔,秩两千石,封,枝江县侯。”

    群臣们听这话都快要疯了。

    有没有搞错啊!这就配享庙祀了?秩两千石也太夸张了吧,另外枝江县侯是什么鬼啊!

    除了曹操这个特例,县侯已经是道顶了的爵位了吧!岂能如此瞎整?

    就这么说吧,荀彧的县侯都是退休之后,念其功劳,属于破格授予的。

    这满朝文武,尤其是文官之中,可是还一个县侯都没有呢啊,这一个铁匠,铁匠啊!突然就骑在我们所有人的头上了?

    刘协回头,就见刚刚还坐着的綦毋典已经跪下了:“陛陛陛陛陛陛陛下,臣,臣想先去解个手。”

    刘协愣了一下,随即哭笑不得的骂了一句:“真没出息,快去快去。”

    然后刘协回头笑着对群臣道:“我知道,你们对此都有异议,但这次朕就独断专行了,一个不尊重科学家的民族是可悲的,更是没有未来的,我这头单方面的宣布,科学家的地位更在同级别官吏之上,凡是由皇家科学院认证的科学家,见官不拜。”

    “扯远了,当然我也不是说文庙不建,还是要建的么,所谓国家职能,根本的目标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生产力,然后再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与之配套的过程,理学所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文学研究的,当然就是生产关系的适配了。”

    “朕认为,孔子的地位是无人可以超越的,为什么?因为儒学所倡导的思想,以及由这套思想所缔造的生产关系,正是最符合当前社会生产关系的完美适配。”

    “说一个你们可能从来都没有认识到的事实,其实自打有史以来,咱们汉民族,尤其是北方汉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抵抗北方草原民族侵略,劫掠的历史,正是因为要防备北方草原民族南下,所以才有了国家这样的组织形式,其实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理解,国战,即是最早时期国家之所以诞生的原因所在。”

    “然而有史以来,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在抵挡草原民族侵略的问题上可以像汉朝一样轻松,所谓一汉顶五胡,这是为什么?用唯物辩证法理解,我以为,关键就在于我朝炒铁法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铁质武器的生产成本,而暂时,草原民族还未能学会这样的先进技术,亦或者说,是草原民族部落制的生存方式,注定无法大规模的进行炒铁,即,草原民族现存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当前最先进的生产力。”

    “当然,这样的优势不会太久,早晚有一天,草原民族也会逐渐适应进化,进化出一套属于他们的,最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出来,据我所知,轲比能许多方面也是这样做的,只是他改革的进程现在被魏公打断了而已,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吃老本,早晚有一天,不追求更高级的生产力,草原民族迟早是要拉平这个差距的。”

    (这方面个人认为做的最好的是契丹,金、蒙都是接收了契丹的遗产,宋未必是最弱,但对手是真的最强)

    “所以啊,文学思想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正视孔子的学术地位,承认儒学的地位,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神话它,生产关系必须服务于生产力,早晚有一天,这样曾经正确无比的思想基础也会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到那时,如果我们依然抱着旧有的思想,反向的制约了生产力,到时候,如果让外族先一步走到咱们的前面,列为,那时候恐怕就是一胡打五汉了。”

    “所以朕以为,文庙,确实也应该建,不过朕既然自领了理科至圣,就不进文庙再凑这个热闹了,传我诏令,孔文举编修建安大典有功,当配享文庙,列为先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