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与孙策的默契(5.6k)(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百万铁匠工人衣食所系,特么的反过来真的把尚书台都给绑架了。

    真叫停了这个,这帮丧心病狂的玩意怕是要给刘协搞个“人人有甲穿”计划。

    搞个三千万板甲,刘协非得疯了不可。

    是的,大汉现在成年男子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七八千万人了。

    谷</span>因为十五年来刘协始终坚持摊丁入亩,不收人头税之外,甚至于还很大方的按人头给百姓发物资。

    也不多,每人每年一匹布,二十斤糖,三十斤盐而已,让每一个大汉子民都能享受得到发展的红利而已。

    然后大汉的户籍人口数量就特么爆炸了。

    并不都是生出来的。

    总之吧,被军工复合体搞得焦头烂额的刘协已经好几年都没有理过国事了,眼看着太子成年,他的禅让大计就要开始了,他必须得在走之前把可以实际应用的蒸汽机给搞出来,再通过蒸汽机把火车给搞出来。

    用铁轨,来治一治军工复合体那变态的板甲狂热综合症。

    所以眼下这个阶段,刘协又怎么可能去打孙策呢?

    且不说现在的孙策真的不好打,真打下来,十之八九用不了多久大汉还得再去打安息。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么,让罗马和安息专心打仗,人力和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进来为大汉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反正不管是流入大汉,还是流入大汉吴国,肉不都烂在锅里了么。

    先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去琢磨这蛋糕怎么分也不晚,谁吃不是吃呢。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留着孙策,来对付朝中那个日益强大的军工复合体。

    都是泪啊!.c0m

    因为实话实说,刘协的大汉现在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一个陆上霸权国家。

    而一个国家,是几乎不可能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就是相冲突的。

    既然能通过路上运输来发展殖民经济,发展海洋贸易的动力何在呢?

    要知道这个时代,海上贸易的成本真的不比路上贸易的成本低的,船只下海之后能不能回得来,那是只能听天由命的。

    刘协再怎么理科狗,也也那个本事以一己之力带动社会的航海业大踏步的进步,那又不是他的专业。

    所谓航海发展,很多时候也不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是经验的累计。

    这就导致了朝廷压根也没有发展海军的动力。

    而且海军和陆军发展侧重点不同,养出来的利益集团也不同,发展海军要造大船,发展陆军要造铠甲和养马,这特么都不是一个系统的。

    再有钱的国家财力也不是无限的,给海军投了钱,陆军这边就必须要过一过苦日子,可现在朝廷这边陆军的力量,军工复合体的力量已经这么大了,海军的力量则是零,纯粹的新生事物。

    面对曹操刘备曹纯诸葛亮等一众代表着军工复合体的重臣的打压,即使刘协的个人威望已经无限接近于神明了,也照样发展不起来。

    当年孙策的水师刚刚暴露,刘协那会儿还想要灭掉孙策下令在青州建立水师的时候,朝中这些大臣们也不乏阳奉阴违的情况。

    现在,朝廷在水师的发展问题上连孙策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朝中大臣自然是全面放弃了与孙策水上争雄的想法,索性干脆发展水师。

    那难道孙策就不统一了么?

    当然不是,曹操刘备他们给刘协搞出来一个十面包围的计划,既,从印度和中东地区打过去,饶一个大圈从东淡雅插到交州去,捅孙策的屁股。

    顺便把这一大圈全都纳入大汉领土。

    长江天险?我绕过去总可以吧。

    他妈的一群神经病啊!

    再说东南亚那边,沿海的区域不是都已经成为孙策的殖民地了么?

    所以这也是刘协故意留着孙策,甚至纵容孙策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原这边已经没有发展海权的土壤了。

    除非刘协决心放弃海权,否则就只能纵容孙策放手去搞海权,这样的话,等到有朝一日朝廷将东南一统,只需一道安抚的旨意,孙策发展出来的海权必然就是大汉的海权了,这个新加入的海权小团体,也能勉强有与军工复合体掰手腕的能力。

    长江,实话实说又长又宽的,所能承载的水上力量终究是有极限的,孙策现在的海上力量早就超标了,再如何发展,长江也不会变得更坚固。

    何况还有曹操他们那个丧心病狂的包围计划在,只要让大汉这头找到陆军决胜的机会,东吴对大汉来说不堪一击。

    他也不担心孙策的那些海军会跑掉,这特么是统一,不是侵略,大家各为其主而已,又不是世仇。

    孙策本来就是大汉吴王啊!

    再说东吴那边的种族歧视比大汉这边还要厉害得多得多得多,将军,士兵,百姓,都是真的是打心眼里认为大汉以外的国土都是二等国土,殖民地的百姓实质上就是牲口。

    真的,现在东吴一头牛能换五个黑奴或三个安息奴,民族优越感已经变态了。

    真要是东吴覆灭,愿意驾船远遁,海外建国的将领绝对只是少数。在大汉干点啥不比去那蛮夷之地牧畜生强啊。

    所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刘协为了支持孙策的发展,连蜀都懒得去灭。

    因为东吴缺铁,铁矿石储量很低,必须大规模的从蜀国进口铁,焦炭炼钢法再好也做不得无米之炊啊!

    至于大汉与东吴的直接贸易,这个相对还是不太合适的,一方面虽然现在暂时不适合统一但这个统一的姿态和政宣工作还是要做的。

    另一方面,罗马和安息也不是傻子。

    这么大规模的贸易额,两个国家在大汉与东吴都是有常驻外交官的。

    必要的敌对姿态,是罗马东吴联盟VS大汉安息联盟成立的基础。

    所以蜀国是不能打的。

    不止如此,刘协还特意干脆把南郡的驻军都给抽空了,就是为了让南郡成为大汉、东吴、蜀国三地名义上的争议地区,实际上的免税自贸区。

    孙策呢,跟大汉也都已经有默契了,大汉不去打蜀国,他也不会去打,毕竟……剑门关都拆了,他打蜀国干嘛?打下来守得住么?

    东吴现在的陆军在大汉陆军的面前,其差距比大汉水军面对东吴水军还要大。

    所以,也真不怪赵韪躺得那么平。

    反正托福于南郡自贸区,蜀国百姓的日子吧,其实过得也真的挺好的,铁矿卖给东吴,丝绸和茶叶卖给大汉,有时候还会转卖东吴的铜给大汉,转卖大汉的毛皮给东吴,二道贩子做的也很开心。

    不说是人人安居乐业吧,至少让豪强富户们的日子富得流油。

    吃点汉吴的剩饭,日子就过得美滋滋了,所以……就特么你叫孟获啊!

    于是乎尤其是这两年里,刘协和孙策越来越默契了。

    你清楚我的底线,我了解你的诉求。

    以孙策水师之雄壮,十五年来一次也没来试着打过合肥,更没有过一次水上劫掠。

    十五年了,孙策现如今依然是大汉吴王,每年依旧坚持给刘协送当初说好的那些贡品,虽然,这点贡品对于如今的汉吴来说礼节性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质,刘协也懒得给他涨价。

    甚至于五年前,东吴有一批朝臣联名要求孙策称帝,结果被孙策残忍的将挑头的几个人全都给宰了。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

    既是东吴现在的四不战略,也是刘协与孙策的默契。

    甚至于这两年,刘协和孙策已经实现了奏表的上达与诏令的下达。

    简单点说,俩人现在每年都通好几封信,好多事儿都是一块商量着做的,当然名义上刘协是君,孙策还是个臣。

    孙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各个在东吴有官职的前提下,同时也各个都在大汉有爵位,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小范围的流通,汉官可以去吴国任职,吴吏也可以去朝廷做事。

    孙策呢,也默许了,甚至于甚至于,孙策还在刘协的建议下,将国都从曲啊搬迁到了一个叫松江的地方。

    总之,汉与东吴就在刘协和孙策这种不言自明的默契之下,关系愈发的诡异起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