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鞑靼人的攻城妙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城墙。但今日,他们将整个进攻面积拓展到了城楼两侧近一百步的距离。这也是独石城北城外能够发动进攻的最宽距离了。

    虽然城墙宽度两里,但是北城地势陡峭狭窄,城外可立足之地只有三百余步宽。两侧便都是陡峭山坡,无法立足。鞑子的兵马人数虽多,可是想要完全展开是不可能的。这对防守方当然是有利的。但是其实对鞑靼人而言,采取纵深梯队的进攻也还是可行的。

    巴图蒙克这次进攻便是采取了这种做法。全部参战的兵力高达七千人。除了两千名弓箭手之外,分为三个波次。首批两千人打头阵,后续两千人作为第二梯队的生力军。最后一千人作为预备队机动兵力,何处需要加强进攻力量,便可增援何处。

    对守方而言,对方的进攻面越宽,其实也是有利的。昨日鞑子攻击面不过百步宽,这导致城头守军无法全部参战。一千多北城守军在宽不足两丈的城墙上根本转不过身子来。而且密集阵型也会在对方的弓箭手的乱射之下遭遇更大的伤亡。所以真正参战的不过五六百人。两侧城墙上的守军都是在减员之后补充的。

    这一次不同了,对方攻击面增加,北城上包括张延龄的亲卫火枪队在内的一千两百余守城士兵可以全部参与战斗。双方这是一次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力的攻防之战了。

    箭支瓢泼大雨射向城头,守城兵士们躲在城垛之后。这一次为了减少被乱箭射伤的伤亡,张隐让人卸了城中不少门板当做临时的挡箭牌。并且扎了几百个草人立在城头作为收集箭支的靶子。

    即便如此,两千名弓箭手的乱箭抛射,还是让城头的士兵不时有伤亡发生。只不过这零星的伤亡在这种强度的箭雨之中已经算不得什么伤亡了。

    三架投石车目标很是一致,它们的目标就是城楼。虽然只有三架,但是一起抛射上来的石块也像是下雨一般。都是巴掌大的石块,砸到人身上也是要头破血流的。不过,鞑子的目的似乎不在于此,那石块之中夹杂着大量的尘土,砸在城楼的砖石和木廊门窗上,乱石纷飞,尘土飞扬。对城楼伤害倒是不大,但却让城楼里边的人几乎看不见外边的战场情形。

    张延龄和鸟铳队众人躲在城楼里,被尘土呛的大声咳嗽,目不能视物。张延龄忽然似乎明白了鞑子的用意。花了大气力造了这三架投石车其实对于攻城的帮助不大,但是却能有效的对城楼里的火铳手进行杀伤。大面积的石块砸下来,一方面城楼会支撑不住发生崩塌,另一方面,也能伤及箭支射不到的死角。

    张延龄担心鸟铳队的大宝贝们受伤,只得下令暂时撤离到城楼内侧的石头墙后躲避。只要城楼不坍塌下来,便不会受到伤害。

    弓箭压制之下,鞑子步兵在号角催逼之中开始进攻。三十多只大木排的掩护之下,鞑子步兵藏在木排下方朝着城墙下逼近。城头守军弓箭手冒着箭雨射出两轮箭雨,对攻击的鞑子进行打击。但是鞑子士兵们像是顶着乌龟壳一般,任凭箭支笃笃笃的插满木排,却对他们毫无伤害。

    床子弩也开始射击,但是这一次卯榫结构的木排根本不可能散架。床子弩虽然力道强劲,奈何弩箭并非铁弩,奈何不得原木木排。射到上面虽然轰隆作响,树皮木屑纷飞,但是木排安然无恙。wap..com

    五架云霄攻城车也徐徐抵近。它们笨重无比,高达两丈,分为两层。那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攻城云霄车,只能算是个山寨版。大明朝拥有的云霄攻城车高达四五丈,分为内外两层,中空处是旋转的楼梯结构。坚固无比,像是个巨塔一般。抵近城墙时,可用吊桥和城墙搭连,形成连接城头和地面的通道,便于攻城士兵直接攻上城墙。

    鞑子这山寨版的云霄车只高不过两丈,根本搭不上城头去。也不知道用处何在。但是这些东西在士兵们的推动下轰隆隆而来,还是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

    种种迹象表明,鞑子此次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层次分明且有条不紊。城头的守军在他们抵近的途中几乎对他们无法造成太多的伤害。似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第一波鞑子士兵抵近城墙之下。

    后续那些扛着云梯的鞑子士兵虽然遭到了打击,死伤了百余人。但是,推进到城下这百余步的距离居然只付出了这么小的代价,不得不说是令人满意的。

    更可恶的是,鞑子士兵抵达城墙之下时,大木排靠着下边的七八条立柱立在城下,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长廊一般的保护伞。城头上石头擂木纷纷砸下来,全部砸在木排上方。木排原木坚固的很,内部还有交叉的内衬加强,轻易不会散架,鞑子们躲在下边闲庭信步,来去自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