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其乐融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不少人的拥戴,他本人也有意即位。但是一切另外的实权人物认为,克烈亲王年事已高,锡兰国当推举年轻的宗室子弟就任国王。双方争执不下,正难以调和。此刻张延龄的这番话直接让此事再无悬念。

    克烈别提多高兴了。以他的实力和声望,其实是不够资格的。但有着大明护国公背书,此事再无悬念。克烈本就是身段柔软之人,佛郎机人在的时候,他便和佛郎机人合作的很好。此刻和大明合作,心态无缝转接,当真是左右逢源。

    对张延龄而言,尽快稳定局面,让库伦坡港稳定下来是首要之事。完全靠着武力压制对手其实是下下之策。武力展示只是威慑,其实大多数事情还在这之后的一些运作。

    大原则上,依然是以夷制夷,让代理人帮着自己管束本地之人。因为没有谁比他们更熟悉本地百姓,更了解如何去管理本地人。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给予本地合作者足够的利益,他们便会抛弃立场,趋之若鹜。权势和利益的引诱,这是全世界都通行的准则。

    锡兰国内部迅速达成了和解,当然,大明护国公的认可是主要原因。克烈亲王在内部的权力和利益分配上也做了一番调整,这让他很快便得到了一致的支持。即便有心中不满之人,在这种情形下也只能选择支持。只要得到相应的利益的分配,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次日上午,简单而隆重的登基仪式在王宫举行。张延龄受邀出席,宣读了代表大明帝国颁布的册封王爵的诏书。然后克烈亲王登基为国主,群臣朝拜,奉为锡兰国新王。

    登基典礼之后,双方的条约正式签署。此条约在后世被称为《库伦坡条约》,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大明朝海外殖民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的条约。

    因为,锡兰国的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如果说满剌加是南洋贸易的咽喉要道,是大明势力扩充和防守的重要关卡。客观上起到了固守东南亚诸国的传统势力的局面的话,那么锡兰岛的位置便是在出满剌加海峡之后,大明在印度洋南亚地区和中东地区的一处前进基地。

    有了库伦坡港这出深水码头基地,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上,大明的触角都要伸的更远。印度大陆,中东西域诸国,之后便是非洲大陆和西欧。这里是大明冲向新世界的第一站。

    不仅如此,此次条约的内容也开创了先河。之前和南洋诸国签订的协议都是以恩惠平和的举措为主。毕竟南洋诸国对大明传统友好,他们深受大明影响,也本就是大明藩属之国。是大明太祖承诺的不攻之国。和南洋诸国之间双方更像是合作的关系。新笔趣阁

    但是,从锡兰国开始,大明无敌舰队的手段更为残酷无情,并且正式引入了殖民概念。比如条约中规定,锡兰人必须允许大明商贾在锡兰购买土地,耕种作物。且规定了大明商贾和百姓来此的种种特权。在港口建立隔离区,发放通行卡,实行隔离管制等级制度。这些都是殖民化的特征。

    当然了,张延龄希望手段用的柔和一些,吃相尽量不那么难看。这些需要后续的一些具体的考虑。

    对于本地的百姓实行顺民化的教育,对于本地孩童集中进行去本地化,亲大明化的教育。从小灌输他们对大明的尊崇感,这也是张延龄要做的事情。

    条约签订,文武皆喜。张延龄命人传令,港口战船鸣炮百声,予以庆贺双方交好以及新王登基。

    之后又奉上一份厚礼,作为恭贺克烈国王登基的私人之礼。其中包括大明佳酿秋露白十坛,大明丝绸四匹,茶叶药物若干。另有战马二十匹,盔甲兵刃二十套,赠与国王亲卫队作为武装。

    克烈倒也大方,转手将秋露白和丝绸茶叶等物分给众臣,众臣尽皆欢喜。要知道,大明的酒在这里可是稀罕物,秋露白在大明便是顶级好酒,在这里,更是珍贵无比。

    当晚克烈设宴,大宴群臣和百姓。百姓们欢腾笑闹,海湾里的大明战船又应景一般的用信号弹作为焰火放了几轮。

    谁能想到,短短数天时间,锡兰国便发生了这样的剧变。佛郎机人跑了,锡兰国王换了新的,百姓们又开始欢腾起来了。

    倒霉的是那些前几日被杀死的数千锡兰士兵和百姓。他们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死换来的是目前这种局面。当真是匪夷所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