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一封折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感谢皇上的信任和厚爱。但皇上这么做,事实上是否定了其他朝臣的能力。文武百官不用,而从南洋战场召回臣平叛,在他人看来,便是对他们的能力的怀疑,对他们的不信任。这么做,会伤了文武百官的心,此事大大的不妥。皇上聪慧之人,细思便知。”

    朱厚照原本激动的情绪,开始慢慢的平复。他不得不承认张延龄说的是有道理的。自己大老远的叫张延龄回来平叛,事实上会让其他文武官员陷入尴尬之中。这一点,自己倒是没考虑道。

    “……除此之外,臣还必须和皇上说出肺腑之言。皇上即位以来,大明叛乱不断,纷纷扰扰,国事纷纷。皇上自己也明白,国中如此纷乱,必会引发天下议论。有些人会乘机鼓动舆论,将这些归咎于皇上身上。皇上应该心里很清楚,有多少人私底下议论皇上的行为,将之同大明的混乱局面联系起来。臣自不敢言君之非,但皇上可曾扪心自省,为何大明纷乱不断,没有安宁之日?”

    朱厚照不自在的这动着身体,额头见汗。

    “在臣看来,除了一些其他原因之外,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大明国力疲衰,百姓穷困。我大明的那些弊端若不解决,天下人过不上好日子,没饭吃,没衣穿,穷困潦倒之际,便会很容易被有心之人煽动造反。这怪不得百姓。百姓无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会对朝廷失去信赖。为了活命,自然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敢参与。左右是个死而已。臣认为,解决混乱的根源便是要彻底解决国弱民贫的局面,缓解和解决国中之弊。这本就是朝廷的职责。”

    朱厚照皱着眉头嘟囔了一句不知什么话,继续看下去。

    “臣同皇上谈论过朝中积弊。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破产,穷困潦倒。臣之所以出海开拓海贸航线,正是为了能解决大明面临的积弊。臣自出兵以来,已经占领重要的满剌加海峡,攻至锡兰库伦坡港。下一步便要同位于果阿和古里港口的佛郎机舰队和兵马决战。臣目前手头只有两千余兵力,五艘铁甲战船,要面对的是敌军战船数十艘,兵马数万。臣面临的是一场恶战,这场恶战,臣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臣愿意以命相博,为我大明开拓新的局面。臣和将士们愿意血洒疆场,为大明尽忠。这种时候,臣怎能回头?一旦回国,之前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死难将士便白白送了性命。更重要的是,想要解决大明朝政困境的努力也化为乌有。就算平了朱宸濠之乱,积弊不除,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叛乱和造反便会不断。皇上便会无一日安宁,大明便也无一日安生。所以,臣思来想去,不能离开。臣要和佛郎机人决一死战,战而胜之。请皇上体谅臣的行为,也明白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厚照看到这里,长长吁了口气。脊背后出了一层冷汗。张延龄说的正是问题所在,自己允许他出海征战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解决大明的问题。自己在这时候叫他回来,岂不是前功尽弃。.c0m

    若不能解决大明面临的各种问题,昨日是安化王,今日是朱宸濠,又有什么刘六刘七这些家伙,之后还不知是哪个藩王,还不知有哪些亡命之徒会揭竿而起。自己这个皇帝还当不当了?宝座还能稳当么?

    张延龄以两千余兵马,要面临一场实力悬殊的决战,这一站搞不好要送命,他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大明?自己怎么能怪他?也许,这一站之后,他会战死在那里。若他不为了大事,大可拍拍屁股回国,是自己命他回来的,将来也怪罪不到他头上。自己怎么能迁怒他抗旨不回呢?

    “臣虽不能归来,但臣会命张隐率铁甲舰一艘回国代替臣参与平叛。张隐跟随臣多年,得臣面授机宜,作战勇武,足智多谋,是臣所倚重之人。皇上可放心委以重任,以水军交由张隐指挥,必可建功。如果皇上对于谁可领军平叛有所犹豫的话,臣举荐王守仁领军平叛。他是赣南巡抚,在江西任职多年,洞悉朱宸濠的阴谋和心理,由他领军,必能平叛。皇上若是不信臣之言,也可自行择帅领军。臣相信皇上的智慧,必能知人善用。臣遥祝皇上圣安,早日平息叛乱,臣张延龄叩首!”

    朱厚照合上了奏折,心中感动无比。舅舅在兵力短缺的情况下,还拨了一艘铁甲舰回国,派了他得力的收下大将回来领水军,这足见他的忠诚。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维护自己的位置,维护大明社稷,自己居然还迁怒于他,简直太过分了。

    “皇上,护国公还回来不回来?皇上旨意,他还遵不遵了?”江斌在旁低声道。

    朱厚照摆摆手道:“护国公虽然没有回来,但是派张隐这样的干将回来领水军,已经很好了。南洋战事正酣,他不能回来。那边的事情和平叛一样重要。传旨,命王守仁火速官复原职,总领平叛兵马。命张隐为副,统帅水军平叛。”

    江斌张口发愣,半晌没说出话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