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人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在商议么?你知道便说,不知道便不说,有什么不敢的?”

    那位马大人忙道:“既然首辅大人这么说,那么下官便斗胆说了。下官确实是建昌府人,老母妻儿还在建昌府老家。臣也经常回去探望。端王也见过几次,也知道一些事情。端王爷人品端方,慈爱仁善,那是没话说。端王世子也见过几次,确实是一表人才,颇有贤名。不过,据我所知,端王世子朱厚烨有隐疾,发作起来,头痛欲裂,口吐白沫,半天不省人事。医治多年不见好。据说小时候一月犯病一次,现在已经是三五天犯病一次了。其他的,倒是没听到什么不好的。人品品格都是很好的,而且……”

    杨廷和摆手道:“马大人,不用说了。退下吧。”

    那官员赶忙闭嘴,鞠躬退下。

    张太后在屏风后轻声道:“照这么说,这端王府世子朱厚烨怕是可惜了。这是癫痫之症,哀家知道的。那还如何即位?怕是不成。”

    杨廷和沉声道:“太后所言极是,若是这样的话,朱厚烨怕是不能选。”

    张太后道:“那便在朱厚熜和朱厚炎之中选一个。杨首辅,你觉得选谁?”

    杨廷和道:“这两位世子,臣认为都是合适的。不过,兴王世子朱厚熜已经十三岁了,当已经通晓事理。一两年后便可亲政。泾王世子九岁,年纪太幼小,要是选他的话,太后怕是要多费些功夫教导他。朝中大小事务,也需要多操持些。臣有些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怕是要他的亲生父母教导才可,毕竟不通事理。这个……臣不敢定夺。”

    杨廷和看似没有做出选择,但其实他已经做出了心理上的暗示。他的言外之意已经向张太后暗示了,如果选择年纪幼小的那一位,必是会对他的亲生父母更加的依恋,她是无法获得认同的。

    这便是那天晚上,和太后之间关于将来在宫中的地位的谈话之后,确定的太后在乎的东西。张太后定然不希望将来的皇帝和他的母亲走的太近而架空了她,也会对张家不利。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果然,张太后沉声道:“哀家觉得,朱厚熜合适些。哀家年纪大了,受不得折腾。况且,这朝廷事务要哀家来做决定,哀家岂非是手足无措?既立新皇,自然希望他能够快些亲政,处理国家大事。九岁太小了,亲政还需六七年,那是不成的。”

    杨廷和躬身道:“太后这么说,臣等自当遵旨。”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如果各位没有其他异议的话,那便定了朱厚熜便是。各位是否还有什么异议?”

    众人纷纷道:“我等无异议,遵太后懿旨。”

    一个苍老的声音却道:“太后,老臣认为,这等大事还是需要谨慎些为好。适才不是说要考究品行么?朱厚熜和朱厚炎品行如何,当需查勘。倘若是纨绔顽劣,岂是合适人选?老臣建议,当派人前往查勘清楚,方可定夺。况且,如此大事,英国公和护国公二位怎可不参与定夺?就这么仓促做决定,似有不妥。而且,除了这两人,应该还有其他的人选才是。”

    说话的自然是定国公徐光祚,他本来不想冒头说话,但是眼看杨廷和和太后就要定下人选了,似乎甚为草率的决定。他不知道朱厚熜和朱厚炎谁更合适,但是他知道,杨廷和提出的人选,定是有些勾当的。

    结合朱厚照之死的蹊跷之处,徐光祚当然认为,一切都是杨廷和的安排。

    “定国公,你这话是何意?你的意思是,太后无权做主?这即位的人选固然需要商议,但最后定夺之权在于太后。前番已经说清楚了两位国公不能回京的利害干系,你为何非要再提?再说,两位国公在数千里之外,等他们回来定夺,难道我大明朝廷皇帝之位便这么空着不成?岂非要天下大乱?群丑觊觎?”杨廷和毫不留情的顶了回去。他不能让这件事拖延下去,必须要尽快决定。

    “杨大人说的极是,等不得啊。两位国公爷回来后再做解释,他们也是能理解的。况且太后是护国公之姐,难道护国公还会质疑太后的决定么?”

    “可不是么?定国公,这可不是没把两位国公不当数,您维护自己女婿,维护勋贵们的颜面,却也不能拿这种大事来拖延啊。”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群臣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徐光祚看向朱辅,成国公低着头不说话。看向其他侯爷,其他人也不吭声,徐光祚知道,他们是不肯在这件事上多嘴了。

    勋贵集团,终究还是散沙一团。也没什么见识。关键时候,根本无法形成合力。自己的号召力也不够,这件事看来很难阻止了。

    “定国公,这件事,哀家已经决定了。便无需在多言了。英国公护国公回京之后,哀家自会解释。他们也都是通情达理忠心为国之人,当会理解眼前情势。况且,哀家有做主的权力。是也不是?”张太后的声音传来。

    徐光祚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沉声道:“太后自然是能做主的,老臣只是建议而已,一切凭太后定夺。”

    张太后轻声道:“那便好。便定了朱厚熜吧。不过,有件事,还需说清楚。便是新皇的皇嗣身份的事情。杨廷和,哀家和你说过的,你和诸位说清楚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