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接应(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兵马固守正阳门,等待张延龄的命令。故而今天一天,徐延德都按兵不动,藏匿于城楼上下,不露分毫。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唯一的行动便是,派出数百人手搬运城头上的沙包石块对城墙两端进行了封堵。在正阳门两侧各里许的位置,用沙包青石垒砌了三道高达丈许的防御工事。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便是将正阳门和动东侧崇文门,西侧的宣武门隔绝开来,形成独立的防隅体系。因为内城城墙通连九门,正阳门并非孤立城池,东西两侧的城门都有守军。甚至九城兵马皆可汇聚而来。所以必须要堵塞城墙两头,形成封闭防守区域,才能确保稳稳的守住正阳门。

    城墙的宽度有限,三道防守工事,配备适当的弓箭手和防守兵力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这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徐延德在正阳门城楼上渡过的这一天可以用心急如焚来形容。晌午时分,皇宫里传出的火器轰鸣和喊杀声隐隐传来,徐延德便担心不已。生恐张延龄出事。

    他知道今日上午朝会上会是一场激烈的较量,本来他的建议是,自己在得手之后率军直接进攻皇宫,将杨廷和等一帮奸党一网打尽。

    但是张延龄不许他这么做。张延龄的想法依旧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必进行大规模的内讧。以为一旦开战,必是一场浩劫。张延龄还是不希望看到这一点。

    当然,即便张延龄自己也并不抱幼稚的想法,认为可以感化杨廷和及其党羽,但是张延龄不能做那个派兵攻入皇宫的人。因为从道义和作战本身上,这都是不合适的。

    于作战本身的策略而言,以解救出来的京营少量兵力去进攻皇宫,这其实是不明智的行为。这等于是将少量的军事力量置于危险的境地。一旦攻击受阻,被困于内城街市上,便是覆灭之局,那将会让局面全面崩塌。

    张延龄需要的是徐延德站稳正阳门,随时接应便可。以正阳门为立足点,可以牢牢占据此处,为自己后续的安排争取时间。

    所以,徐延德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听着皇宫里喊杀声震天,看着皇宫方向锦衣卫兵马调度奔走,一派忙碌。

    读者身份证-563743675

    皇宫内的宫殿失火的情形,以及文华殿方向传来的大量的火器和爆炸的轰鸣声传来,徐延德都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的。但是因为没有张延龄的信号,他只能苦苦忍耐。这对徐延德而言是颇为不容易的一件事。

    终于,在傍晚时分,焰火弹腾空而起的时候,徐延德跳了起来。他等的就是此刻。按照之前的约定,这是张延龄决定突出皇宫前往正阳门汇合的信号。他需要率兵前往午门进行接应。

    徐延德率领五千兵马冲出了正阳门,沿着御道往北攻去。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大明门,之后兵马穿过御道赶到了午门外。毫不犹豫的发动了猛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