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吴军大举来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临阵换将,属兵家大忌。

    孙皓其实看人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最起码在他当皇帝的前期,丁奉、施绩、陆抗这几员老将,虽然政见不一,但还都得到了重用。

    但没过多久,孙皓残暴的本性就显露了出来,吴国的国力日渐衰落,孙皓又折腾民力连年北伐无功,这使得他与丁奉、陆抗等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丁奉等老将战阵经验丰富,无把握之仗他们不会提议去打,而孙皓则完全是兴之所至,每每临时起意,吴国自己都没准备好呢,就兴兵伐晋了,这如何能胜?

    也正是丁奉、陆抗等人屡屡反对孙皓无妄兴兵,使得孙皓对丁奉、陆凯、陆抗戒心日重,特别是去岁吴国夏口督孙秀投晋之后,孙皓对吴国最大的军事集团荆州吴军的倾向性更加关注。

    孙皓这一次没有启用陆抗,而是重用宗室孙述,主要原因当然是孙述投靠了孙皓,成为了孙皓在宗室中的打手之一。

    次要原因是孙述这一支虽然姓孙,但其先祖孙贲是孙坚的同母弟,并不是孙坚、孙策、孙权这一支。东吴是孙策、孙权兄弟俩个打下来的,孙贲虽然也出了力,但只是作为部将。

    一任领导一任作风。

    陆抗、施绩在任时,以稳为主,对汉国这边的态度是停战对峙,不禁止往来,这使得西陵作为汉国在荆州的桥头堡,发展势头非常迅速。

    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汉国的西陵连同后方的建平、永安三城,已经成为沿江的重镇,来自巴蜀甚至关中的特产,经过西陵运往荆襄、江东,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当然,这种双向交易是互惠的,汉国这边有收益,吴国那边也一样。荆州的江陵、宜都、夏口也同样得到很大的发展。

    也正因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吴国荆州方面才能对魏国进行辎重的支持。

    然而,吴国赚的财帛再多,在孙皓这里还是不够,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要费钱,收纳美人,享受生活要费钱,而这一次征讨江淮,损兵折将也要费钱。

    在收入与支出不成比的情况下,孙皓把目光盯在了富庶无比的西陵。

    当年,步协、步阐当西陵督的时候,步家就有富可敌国的绰号。现在,在罗宪、步阐的治理下,西陵更有荆州明珠之称。

    打西陵,孙皓还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西陵本来就是吴国的疆土,收复失地的口号完全拿得出手。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陵孤悬于荆西一隅,距离汉国的其他中心区域遥远。要是吴军突然袭击,很有可能打西陵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西陵拿下,再取了建平,则吴国可以沿江封锁三峡,将汉军堵死在巴蜀盆地。

    至于新城三郡的汉军增援,吴国也不用担心,孙皓已经和盟友曹昙达成一致,吴魏联盟共抗汉晋。

    曹昙现在已有一方霸主的气魄。

    他这段时间对汉国坐观虎斗的漠然态度也很是不满,加上又要依仗吴国的支持,帮着堵住寇林一军也是正常。

    如此判断下来,孙皓对与汉国开战的信心倍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