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借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

    西安。

    七月九日这一天,前线战局一日三变,委员长、白建生、胡宗南等人的心情也跟着跳动。

    日军骑兵第四旅团虽然只有5000余人,但是在委员长等人看来却是此次战役最大的威胁。

    日军骑兵的行动速度极快,交城以南是四通八达的公路线。

    尽管在一定区域内国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步兵很难将骑兵困死。

    一旦让骑兵第4旅团运动到平遥等地,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被切断。同时有一支日军部队在自己屁股后面,部队军心势必会不稳。

    尽管如此,委员长光复太原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他没有与卫俊如商量,直接对王世和说道:

    “命令76军把日本人的骑兵第四旅团挡住,断不可让他威胁到主力部队和供给线。???..coM

    命令北线的第九十军严守阵地,绝不准后退一步,否则军法从事!

    告诉俊如,明日就是他所说的最后一天了,不仅我在看着,全国同胞乃至全世界都在看着。

    必须让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太原城上!”

    “是!”

    王世和把命令一一记录好,然后走到机要处传达命令。

    看着王世和离开的背影,胡宗南的脸上全是肉痛之色。

    第九十军和第七十六军这些天的伤亡都不小,尤其是第九十军,伤亡已经超过了6000。

    如果这两个军折损在山西,就算有黄河天险之在,胡宗南也没有把握把日本人挡在关外。

    纠结了许久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劝说道:

    “校长,日本人的进攻套路和第一次太原会战是一模一样啊。就算明天能够是光复太原,但是要想将之长时间控制在手里,那也是很难做到的。

    日军对太原地区的合围之势即将形成,如果不果断撤退,恐怕30万大军会……”

    委员长冷冷的看了胡宗南一眼,

    “我本来想把你调到更高位置上的,但你的政、治眼光实在是太低了。”

    说了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后,委员长背着手,不再理会胡宗南。

    白健生的眼珠子转动了几下,他似乎想清楚了委员长为何一定要光复太原。

    首先是这场会战打的轰轰烈烈,全国民众都报以厚望,如果在临门一脚的时候退缩了,全国民众中,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对国军的信任又会烟消云散。

    其次是国际方面,委员长格外重视国际方面对国民政府的看法。

    美苏即将制定新的援华法案的消息委员长也听说了。

    此次会战不仅要打给全国民众看,还要打给国际政客看。

    要让美苏政府看到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要让他们看到国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要让国际政客相信,只要多给国军一些援助,国民政府是会和日本人死扛到底的。

    最后,为了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太原必须被光复,哪怕光复的时间只是一天。

    能拍下一张青、天白日旗在太原城头飘扬的照片也是好的。

    想清楚了其中关节后,白健生苦笑的同时也不免对委员长敬佩有加。

    借势!

    从北伐开始前到如今,常凯申能稳住国家领袖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字。

    胡宗南思考问题时常从军人角度出发,因此政、治嗅觉比之前两位要差很多。

    他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只摸到一丝皮毛。

    ……

    ……

    太原城外,第5集团军指挥部。

    过去几天卫俊如始终是精神饱满的,但今天他接连遭到打击,疲倦感袭上心头,他感觉很想睡一觉。

    但耳边响着的电台滴滴声和电话叮铃铃的声音告诉他现在不是睡觉的时候,二三十万人都指望着自己呢。

    两份文件放在他的面前。

    第1份文件上写着城北日军指挥部的大概位置,是江东的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他手中的。

    另一份是委员长发来的、明日各部队的作战计划。

    比起胡宗南,卫俊如的政治眼光要强很多。

    他大概猜出了委员长一定要光复太原的原因。

    正因为猜出了原因他才纠结,才举棋不定。

    城里的四五千个日本人据守火车站和司令部等位置,这些地方修建有混凝土工事,守军虽然少,但要将之拿下来却并非易事。

    要知道淞沪会战之初,国军最精锐的87和88两个师轮番进攻在上海的三四千日本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都没能把这几千日本人歼灭。

    日本士兵在走头无路之时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而进攻部队的士气却一天比一天弱。

    “算了,明天把炮弹打光,如果还是没有进展的话,那就必须得考虑撤退了。”

    纠结了一个多小时,卫俊如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命令参谋人员制定撤退计划。

    他还记着江东交代的话,九号晚间,他让已经趴窝的炮兵二团借着夜色撤退。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