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蝗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肯尼亚就监视到了75群蝗虫。”

    “最大的一群甚至形成了一个长达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带,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每平方公里的蝗虫可达1亿只以上!”

    【卧槽,这也太夸张了】

    【确定单位没有错吗】

    【这数量都几千亿了啊!】

    由于覆盖范围太大,蝗虫是很难一次性全部消灭的。

    它们会到处扩散,非洲沙漠蝗虫不但可以在非洲多个国家间肆虐,还能够横跨欧、亚、非三洲,从东非飞到西亚,南亚,南欧等地,有时候甚至能飞到南美洲,跑遍大半个地球。

    这么大范围,就很难同时将它们一网打尽。

    并且蝗虫在土壤里产卵,那么消灭了地面上的蝗虫,过一段时间土壤里面的虫卵孵化成蝗虫,又会形成一批新的蝗灾,就导致蝗灾才会不断出现。

    就连国内,那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长期,坚定,高组织力的有效治理,才能勉强克制住,不让它成群,并且就算这样也时有发生,更别说是全面落后,组织力低下的非洲。

    思绪转动间,蝗虫终于来到了众人跟前。

    最先出现了,是一只落在地上的蝗虫。

    毕方掀开兽皮的一角,亲眼看到它落在一棵青草上,张开口器啃噬起来,速度极快。

    很快,一只接一只的蝗虫像雨点般落了下来,和先前的同伴一样啃起了青草。

    “真正的蝗灾中,蝗虫密度很大,每平方米能达到5000只,总重量在10千克左右,一亩地300万只蝗虫,总重量就能达到六吨。”

    “而通常情况下,干旱地区,两三亩的粮田才能有一吨的秸杆,只需要四、五万的蝗虫,就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吃完。”

    “要是出现蝗灾,那也就一分钟不到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蝗虫每天进食还是身体重量的一倍以上,一天就可以把一个区域的作物吃光。”

    毕方一边看,一边解说。

    他还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后背,也就是兽皮上,同样落下了蝗虫,但由于没有食物,便又蹦跳着离开。

    在细致入微的近距离观察下,毕方和观众们还看到了几只蝗虫将自己的尾部插入了泥土之中。

    显然是在繁殖。

    “正常状态的蝗虫是散居型,是重度‘社恐’,会避免和同类发生身体接触,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如生活条件适宜,食物比较多,蝗虫繁殖得很快乐,种群密度上升,想再和别的虫保持距离就有点困难。”

    “这种情况下,如果被频繁碰到后腿,它们的虫脑会分泌5-羟色胺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素,蝗虫就变成了群居型,整个过程只需要几个小时。”

    “注意,只有后腿才能触发‘洗脑’效果,别的部位不可以,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属于还在研究中的东西。”

    “群居型蝗虫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甚至会改变自身结构,变得更加能吃,更加能飞,虽然没有更加能生,但是卵的质量变高了,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会从绿色变成了黄色或者黑色。”

    “并且发出的气味会一直吸引别的蝗虫加入团队,蝗群不断扩大,粮食不够吃了,就会开始大迁徙,一路迁徙,一路繁殖,一路吸引新的蝗虫加入,当然还要一路吃粮食。”

    “蝗灾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遇到的这波数量还不是很大,可想而知的是,或许要不了多久,它们就能变成我口中的‘黑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