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游说白袍副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张华势力,最精锐的一批武将都被张华部署在关中,对付唐玄宗和秦孝公。

    河洛那边,有点名气的武将只有范仲淹、耿恭、种师道、蒋钦、桓诞、王凤,总兵力六万。

    这些兵马想要控制整个河洛以及汝州县,本来还不算困难。

    但虎牢关以东的努尔哈赤大金国势力越加强大,虎牢关的防守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旦努尔哈赤向东边扩张的势力受到遏制,转而向西边扩张,那么虎牢关随时可能面临被攻陷的危机。

    张华只能希望武举可以吸引一批武将过来,哪怕不是名将,补充中低层军官也不错。

    统领千军万马,不只是依靠几个名将,还有大量中低层军官。

    比如白袍军,除了主将陈庆之,还有副将马佛念,在他们手下,还有一批中低层军官,负责将命令层层传达下去,或者带兵冲锋陷阵。

    在筹备一段时间后,张华势力的十二个县,几乎在同时进行科举,选拔人才,补充文臣武将的缺口。

    科举考试需要漫长的时间,在结果出来之前,张华将举办科举的事情,交给对应的官吏。

    等到科举结果出来,各县优秀的士人和武夫,将会前来三原镇,接受张华的亲自考核。???..coM

    张华负责最后把关,最起码保证不会让科举选拔出来的前面的一批人是庸人。

    三原县,前来参与武举的人约数百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敢主动报名参与武举的人,多少有点自知之明,毕竟自己的力气如何,骗不了自己。

    武举选拔是中低层军官,然后立下军功,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高层将领。

    而且,张华为了选拔出将帅之才,而不是选拔士兵,还要求参与武举的人识字、会兵法。

    因此参与武举的人数就更少了。

    “怎么可能,这可是五百斤重的石块!”

    在武举选拔现场,众人见到一人轻松举起五百斤的石块,表情淡然,无不大吃一惊。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考生是一个少女,单手举起了五百斤石块!

    “此人或许可以一拳打死你我二人。”

    两个负责考核的主考官只是武力60多的军司马,见此人单手举起巨石,背后吓出一身冷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可以了吗?”

    少女将五百斤石块放下。

    轰!

    武举校场的地面一阵轻微的晃动,地面出现裂痕。

    “力量,甲等。”

    “下一项,骑射。”

    两个主考官擦拭额头的汗水。

    很快这个少女又前去考核骑射。

    战马疾驰,少女在一百步外调转马头,侧对箭靶,引弓搭箭,命中靶心!

    “嘶……”

    在场众人又是一惊。

    此人很有可能是竞争武举第一的人选之一!

    何况还是女子。

    “最后一项,考核兵法。”

    主考官又擦拭汗水,唯一能够难倒此人的,或许只有兵法了。

    张华设立的武举选拔将帅之才,对兵法重视,不亚于步射、骑射、举重。

    汝州县的武举校场,一个考生步射五箭、骑射五箭,全部命中靶心!

    “不过如此罢了。”

    考生似乎轻视武举项目,不以为然。

    “百步穿杨,不可思议……”

    “或许此人有希望争夺武举第一。”

    “此人的名字……!”

    汝州县的武举主考官见此人精通箭术,几乎百发百中,再次确认其姓名,对此人很是看重。

    而且此人气质不凡,是将门之后。

    汝州县是张华在收编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在汝水设立的一个县,以杜牧为县令。

    杜牧招回当地因为战乱而逃至山林中的流民,让汝州县的人口达到了十几万。

    不只是这些流民,汝水下游地方,也有人慕名而来。

    以汝州县的人口,出现一两个将门之后,也不足为奇。

    “将此人举荐给主公,即使不用参与武举,以其身份,至少可以担任校尉了。”

    汝州县的武举主考官派人上报这次武举出现的优秀人才。

    除了武举,还有文举也在进行,但文举的人数更加庞大,在古代人眼中,文官才是仕途,何况有些时候,文官还可以带兵。

    一些历史名人,本来可以直接自荐为官,但想要尝试科举,于是也参与了这次科举。

    担任文举总主考官的范仲淹拥有一目十行的眼力,扫视了一遍参与文举的众多士子的名单,看到其中一人的名字,也有些许意外。

    “张华在河洛等地开科举,招揽贤才,又大举屯田,时日一久,必成大患。”

    大金国,领主努尔哈赤安插在河洛地区的斥候,向努尔哈赤汇报张华势力的一举一动。

    张华在河洛、关中等地开科举,大规模招揽中低层的文臣武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起码周围势力都注意到了张华的举动。

    占据了虎牢关以东大片平原的努尔哈赤,将河洛的张华视为强敌。

    张华耕战的行为,让努尔哈赤感受到了威胁。

    一旦张华广纳贤才,积攒粮草,到时再出兵横扫关东群雄,努尔哈赤也难以抵挡。

    皇太极站出来向努尔哈赤提议:“我们可效仿张华之所为,在黄河以南,开垦农田,开设科举,招揽各族人才,为我们所用。”

    “此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

    努尔哈赤知道皇太极有笼络人心的能力,也正是如此,皇太极招揽了不少汉将,这些汉将甘心为皇太极驱使。

    努尔哈赤承认皇太极是众多儿子之中,最擅长种田、发展势力的儿子,而且皇太极的种田能力还要胜过努尔哈赤,因此努尔哈赤让皇太极、范文程等人负责农耕、科举等事,壮大实力。

    皇太极在大金国的权力更大,让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感到不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