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传世之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沈忆宸了。

    想来想去,既然自己无法出手相助,那么只能向父亲大人求助了。

    就在陈青桐准备前往静妙堂的时候,身旁的郭永馨却先行一步,朝着静妙堂方向跑去,很明显她的想法与自己一致。

    这下陈青桐再也顾不上别的,跟在了郭永馨的后面,两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的冲到了勋戚大臣们面前。

    静妙堂的魏国公徐显宗,正准备叫府中仆役去维持一下秩序,结果却看到两位小姑娘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永馨,你这慌慌张张的模样,哪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还没等魏国公开口,成安侯郭晟见到女儿这副模样,张嘴训斥了一句,实在有些不成体统。

    “爹爹,女儿看见园中公子们有些骚乱,担心会出意外,所以特地前来寻求帮助。”

    “自有为父与众大臣在此,哪需要你一个姑娘家操心?”

    这边郭晟的话音刚落下,那边陈青桐就同样向泰宁侯求助道:“爹爹,忆宸哥哥现在有危险,你帮帮他吧。”

    听到女儿这话,泰宁侯陈瀛可谓脸都黑了,万万没想到半年禁足过去了,女儿丝毫未变,依然忘不了沈忆宸这个婢生子。

    本来魏国公还有些不解,为何这两位勋戚小姐如此着急,当听到陈青桐说出忆宸哥哥四字后,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两位是在为沈忆宸担心。

    不过随之而来是更大的疑惑,沈忆宸何德何能,能让两位侯爵之女如此牵肠挂肚?

    “不用帮了,你们看看园中,沈忆宸自有解决之法。”

    一直旁观的兵部尚书徐琦,终于开了一句口,顺着他所说言语望去,园中众人已经让出来一条道,沈忆宸正踱步走向公示栏面前。

    只见他从仆役手中接过宣纸与墨笔,然后直接就把宣纸贴在了公示栏上。随即下笔风雷,堪称艺术的字体跃然于纸上。

    《剑如虹》

    “空穴来风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少年壮志登红案,暮年回望身后名。”

    “封侯拜将祁连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金戈铁马禅关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这首诗原本出自于清龚自珍的《夜坐其二》,描写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经邦治国的壮志不得实现,希望有朝一日能大展宏才的期盼。

    但是沈忆宸除了借用一句“美人如玉剑如虹”原意外,几乎全篇魔改了这首诗词,意境描写完全改变了。

    开头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诉说流言蜚语之所以能传遍四方,是因为自己睨视天下发现已无人才。

    而谣言这种东西起于谋者,兴于愚者,止于智者。你们这群人拿科举舞弊来攻击我,足以证明没有一个是人才,通通都是愚笨不堪的蠢才!

    第二段就更容易理解,自己年少壮志夺取案首,什么争议、名气、成就,只有等到暮年回首才能盖棺定论,凭什么说我现在是欺世盗名之辈?

    第三句是把格局放大,不再斤斤计较于他人言论,表达出只有在祁连山外封侯拜将,才能让世人理解这段才气纵横、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其中祁连山是引用了《匈奴歌》中“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恰好对应了大明北方边境蒙古之患,沈忆宸有封狼居胥的壮志豪情。

    最后一句就是龚自珍的原意了,当打破了这一切桎梏,人可以如同美玉一般,剑也可以吐出如虹的气势。

    之前沈忆宸的诗词,因为对于古代文学理解不够,只能做一个纯粹的文抄公。

    但是现在不同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勤学不辍,沈忆宸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至少脱离了打油诗的水准,能够借用诗词来明志。

    当然想要达到惊世骇俗的地步,依然还是需要借助古人的金句,所以他选择了这句“美人如玉剑如虹”。

    当这首诗出来,当这手字摆在众人眼前,之前所有的质疑、非议、流言蜚语,此刻只剩下了一片哑口无言。

    前面卫卓、徐东海、张忠的诗作,确实称得上不错,不过现在与沈忆宸这首相比较,破诗三市斤还真没有形容错。

    因为一首传世之作的价值,远远超过普通庸诗千倍、万倍,就好比乾隆一辈子写诗三万首,加起来能比得上李白、杜甫任何一首传世经典吗?

    诗词从来都不是靠数量决定的,而是靠其文字所蕴含的才华!

    看着沈忆宸这首诗作,泰宁侯陈瀛神情复杂的默念道:“看来确实是我错了,人如其诗,此子的大气磅礴,壮志凌云平生罕见,来日未必会苦了青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