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真正勋戚子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要知道朱佶与自己不和的消息,在应天府并不是什么秘密,双方人马在街头都唇枪舌战过几次了,刚好可以利用。

    只能说可能性太多,沈忆宸一时也无法确定朱仪心中所想。刚才之所以陷入沉思,就是想在内心里面代入了朱仪的思维逻辑,由此推断出对方的最终目的。

    只可惜,沈忆宸对于自己这个血脉上的大哥,了解还是太少了。

    ……

    三日很快过去,就在沈忆宸前往顺天贡院准备乡试第二场的时候,朱仪也已经离开了成国公府,跟随着靖远伯王骥前往陕西巡边。

    并且在那夜对话之后,朱仪也没有再找过沈忆宸,两人有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就看谁最终会被利益所打动,或者继续加码。

    八月十二日乡试第二场,过程如同首场一样,只是在考试内容上有所改变。

    第二场考的不再是四书五经,甚至连诗赋都不考,而是“论”一道。另外在“判语”五条,以及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作答,相当于只考三道题。

    此场考试目的,不单纯看考生的学问,同样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做官的基本条件。

    否则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没一点临场行政能力,到时候取中做官简直为祸地方。

    第二场考完后,紧接着就是八月十五的第三场。

    这场乡试主要考经、史、时务策五道,简单点理解,就是看考生是否有安邦定国的能力,大局观如何。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举考试最后一场殿试会有策论。因为你能考到殿试那一步,意味着已经接近了权利中枢,未来将执管天下万民。

    没有足够的眼界跟大局观,是不配掌控如此大权利的。

    不过在乡试里面,第二三场基本上已经沦为了形式,只要你文章里面不犯忌,哪怕写的差点也无关紧要。

    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重首场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只要首场所写的“四书”义试卷被取中,就连考官对其他几场的卷子,都不再认真审阅了。

    明史里面有过记载,有些考生首场试卷写的非常好,其他几场答卷苟简滥劣。还有些更离谱的,连最基本的典故、格式平仄都懒得写,也能中式。

    当然,沈忆宸是不会这么做的,毕竟他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中举,而是夺取头魁。

    否则来到京师向成国公低头,以及结识交好主考官的意义在哪里?还不如就在应天府本地考乡试算了。

    对于解元来说,是不能存在学识上的短板。

    八月十五日考试完毕,沈忆宸走出考场一身轻松,此刻正午的骄阳正盛,照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不得不说沈忆宸乡试运气有些不错,三天考试中没有遇到什么狂风暴雨的情况,都是夏日的烈烈暖阳。除了正午时分有些炎热之外,其他都还能接受。

    乡试首场沈忆宸都早早提前交卷出去吃饭,第三场策论不太重要出题又少,他交卷更是迅速。

    就在沈忆宸准备找间馆子,吃饱喝足再回公府的时候,一名成国公府的仆役却从远处匆匆跑来。

    “沈公子,公爷有令,让我们来接您回公府吃饭。”

    接我回去吃饭?

    咋一听到这话,沈忆宸感到有些好笑,成国公什么时候还有这心思,来庆祝自己乡试结束?

    就算要吃饭,好歹也是等成绩出来的庆功宴吧?

    “你回去告诉公爷,我在外面吃过了。”

    沈忆宸并不打算回公府跟成国公吃饭,自己与朱勇又没什么好说的,在一张饭桌上估计尴尬的不行,还不如在外面吃饭轻松。

    “沈公子,这是公爷特地下令的,还望别为难小的。”

    仆人脸上出现了一抹祈求神色,很明显沈忆宸要是不跟他回去,后果很严重。

    “为何公爷一定要我回去?”

    沈忆宸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以成国公的性格,是不会在意吃顿饭这种小事的。

    “沈公子,你忘了今日时节了吗?”

    时节?

    经过仆人这一提醒,沈忆宸倒是想起来了,今天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不过成国公朱勇这么想跟自己吃团圆饭,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可置信。

    “好吧,我跟你回去。”

    沈忆宸并不想为难下人,而且好歹也是过节,朱勇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于是在仆人引领之下坐上马车,回到了成国公府。

    此刻公府大堂之内,称得上热闹非凡,满桌的佳肴美馔,时不时夹杂着欢声笑语。

    沈忆宸走到了大堂门前,目光所及除了看见主座上的成国公朱勇外,还看到了他身旁一名老面孔,那就是“二哥”朱佶。

    就在沈忆宸打量众人之时,一名身穿华服的妇人靠了过来,很亲热的挽起他的手臂招呼道:“忆宸,站着干嘛,还不赶紧入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