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驱虎吞狼(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十五日晚,文华殿灯火通明,受卷官把汇总上来的三百份考生试卷,送到了弥封官处进行弥封糊名,再盖上关防印。

    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没有誊录官朱笔誊录这步。一旦完成了糊名,就将由掌卷官直接转送至东阁读卷官处阅卷。

    三月十六日卯时,十七位读卷官步入东阁审阅试卷。整个阅卷过程是流转制,每一份试卷将在不同考官手中反复评阅。

    认为可取的,就会在试卷上面画一个“○”,认为写的不太行,就会画一个“×”,不好不差就什么也不做。

    得到的圈越多,就意味着最终排名越高,得到叉的试卷,将直接被判定在三甲名次里面。

    不过流转评阅之前,排名靠后的读卷官,往往会把判定的会试前十二试卷挑出来,先一步提前呈交到阁老跟六部主官面前。

    也就是说这十二份试卷,就是殿试的前十二名,不参与什么圈圈叉叉的审阅,直接获得御前跪读的资格。

    当然三鼎甲的诞生,也是从这十二份试卷里面选出。

    沈忆宸的试卷被皇帝亲阅,毫无疑问排在了前十二的名次里面,甚至是放在了一甲前三的位置。

    不过是否御前读卷第一,默认为正统十年乙丑科的状元,还没有最终的定论。

    因为各方势力的争斗依然暗流涌动,状元头衔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出去。只要皇帝没有明确钦点沈忆宸,那么群臣就会装聋作哑,推上去自己选定的后辈。

    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十二份试卷,坐在首位的阁老杨溥,环视一周后开口说道:“诸位,本届殿试前十二已经选定出来,接下来就是共同推选三份御前读卷。“

    “还望各位秉持公道之心,为大明挑选英才。”

    明朝正统年间内阁已经有了地位差距,也有了主议阁老,却并没有明确的首辅、次辅之分。

    不过内阁“三杨”地位超然,如今杨荣、杨士奇均已病故,仅存的杨溥当仁不让有了“首辅”之尊,殿试读卷官也默认以他为首。

    听到这话,众读卷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元辅所言甚是,那本官就开个头,认为这三份试卷有三鼎甲之才,居中那份更当魁首之资。”

    户部侍郎奈亨没有客气,当即推选出桌上的三份试卷,居中那份从笔迹上看,乃沈忆宸所作确定无疑!

    昨日殿试沈忆宸交卷阶段,王振所说的那句话,站在最近的奈亨可谓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说之前,他对于王振心属沈忆宸状元,还有些存疑的话,那么当“状元之资”四个字出来,就已经毫无疑问了。

    奈亨身为铁杆阉党,户部侍郎之位都是抱大腿坐上来的,自然的讨王振欢心。

    翁父想要取中谁,我就推选谁,忠贞不二!

    在座的其他读卷官,看着奈亨推选出来的试卷,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面却跟明镜似的。

    因为到了殿试这一步,糊名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形式了。先不说能通过笔迹文风确认,单单巡视考场这点,文章事先都看过了,还能不知道是谁写的?

    所以奈亨推荐这三人,除了沈忆宸是皇帝亲阅不确定外,其他两人都是阉党子弟。

    这吃相有点难看啊,想把三鼎甲给包圆了?

    既然有人带了头,殿试排名关乎着己方势力新生力量,那么其他的读卷官自然也不会客气。

    很快礼部郎中站起身来,也推荐出三份试卷,分别是沈忆宸、贺平彦跟杨鸿泽。

    并且把杨鸿泽给摆放在了首位,很明显要定他为状元。

    “本官认为此三人文采卓越,当为三鼎甲。为首试卷更是词华典瞻,字字珠玑,可为状元!”

    礼部郎中的这三份试卷,基本上属于整个文官集团互相妥协的结果。

    贺平彦是吏部尚书王直外甥,加上他本身优秀的学识跟手段,三鼎甲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不过也恰恰因为他是王直外甥,十七名读卷官中就有王直存在,他可没有后世张居正的权势跟地位,怎么也得低调一点避嫌。

    能进入三鼎甲,就意味着能直通翰林院,日后前途不可限量。状元头衔实在太打眼了,王直没有把握能压在外界的流言蜚语跟非议,只能让贺平彦低一头。

    杨鸿泽是礼部尚书胡濙推选之人,身份背景异常低调,而且还是出身寒门。在会试之前,可以说没人知道他的存在,完全属于异军突起的类型。

    由杨鸿泽当状元,即能卖胡濙面子,得到他对于贺平彦三鼎甲的支持,还不会引人瞩目。

    甚至说不定在广大文人士子眼中,把杨鸿泽高中状元,当做是寒门逆袭。为这届乙丑科殿试阅卷,增添些许公正口碑,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沈忆宸,那是没办法,皇帝亲阅的面子必须给。

    “本官附议李郎中,此三份试卷却属佳作。”

    “没错,特别为首试卷出类拔萃,当大魁天下。”

    “本官也认同李郎中高见。”

    几乎就是一瞬间,在场有五六名官员赞同礼部郎中推选的三鼎甲试卷,胜利的天平逐渐往着杨鸿泽那边倾倒。

    “本官不认同!”

    一道深厚声音响起,翰林院侍读学士站起身来,表示对礼部郎中推选的反对。

    “本官认为奈大人挑选那份居中试卷,雅文绩文,湛深经术,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

    “此文如若不能独占鳌头,当翰林之耻!”

    这名翰林侍读学士,并没有钱习礼的任何授意,纯粹是出于公道之心,认为沈忆宸的文章技惊四座、力压群雄!

    只是他这一站出来,让很多人脸上表情有些诡异,翰林院这群老学究,居然与阉党站在了一起,属实开了眼界……

    沈忆宸这篇殿试文章,打破了大明官场的次元壁。

    “本官也认同于学士之言,此篇文章可为状元。”

    兵部尚书徐晞淡淡说了一句,除开阉党身份,他也跟成国公朱勇共事过。

    论才学、论背景、论人脉,沈忆宸样样不差,还被皇帝给亲阅了。

    就这都不能被评为状元,真是翻了天!

    有了六部主官入场,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阁老马愉等人,也开始纷纷表态。

    像什么解元、会元头衔可以退让,状元涉及到朝堂之争,是绝对不可能退让的。

    于是乙丑科殿试出现了罕见了一幕,十六名读卷官八比八打成平手,支持沈忆宸的跟支持杨鸿泽的,居然各占一半!

    不过支持杨鸿泽的读卷官群体中,高官重臣比例更多,沈忆宸处于了劣势!

    此刻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杨溥,他身为内阁元辅,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权。并且他还是文官首领,不可能支持阉党所推选的成员,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就在此时,一名司礼监的太监走进了东阁,望着在场的众位读卷官,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诸位大人辛苦了,翁父托小的给带句话,陛下认为沈会元学问扎实,功底深厚,不知这次殿试可排第几?”

    说完之后,这名太监也不管众读卷官反应如何,大摇大摆的就转身离去。

    面对此景,很多读卷官面露愠色,王振也太猖狂至极了,把文官尊严给置于何地?

    陛下看好?恐怕是这个阉贼自己看好,然后假传圣旨吧!

    之前还疑惑奈亨为何会推选沈忆宸,现在一切都明白了,此子就是阉党成员!

    如果此时沈忆宸知道这一幕,估计会感谢王振八辈子祖宗。

    本来自己在殿试上,就深得杨溥的欣赏,不出意外的话最后那一票,大概率是投给自己的。

    偏偏王振整这么一出画蛇添足,明中期的文官可没有刘瑾、魏忠贤时期那么软骨头,不服宦官当权的大把。

    或者可以这么说,口服心不服的更多!

    你这么一操作,就算原本中意自己的读卷官,此刻都不敢再继续支持,怕被扣上一顶阉党的帽子。

    什么叫做帮倒忙?王振可谓深刻演绎了一把,只是不知道他这是有心,还是无意了。

    “元辅大人,还望进行最后定夺!”

    “李郎中所荐,乃正气浩然之作。”

    “没错,展现出来了吾等文官的风骨!”

    数名支持杨鸿泽的官员,指桑骂槐的暗示了一番,而之前支持沈忆宸等人,此刻神情复杂,不敢放言。

    杨溥看着众人义愤填膺的表情,神情有些漠然,然后站起身来。

    面对众读卷官期待的眼神,不可思议的一幕却出现了,杨溥晏然自若开口道:“本官认为奈侍郎所推选试卷更胜一筹,可为乙丑科殿试魁首!”

    什么?

    在场一众官员,仿佛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文官老大也能“投敌”的?

    可能是为了明确自己表态,杨溥直接把沈忆宸的试卷,单独给摆放在桌面正中位置,再一次强调道。

    “此份试卷文才卓越,蕴含圣贤大道,本官将御前读卷,等待圣上御笔钦定!”

    全场哑然,杨溥最终的决定,实在太出乎意料了,就连事先支持沈忆宸的读卷官,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

    过了许久,才听见座位中响起了一声:“本官附议。”

    “附议。”

    “附议”.CoM

    ……

    十六道声音接连响起,加上杨溥的表态,沈忆宸全票通过读卷官选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