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布局辽东(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礼,便转身离开了房间。

    ……

    沈忆宸这边与成国公朱勇,布局着辽东战事,另外一边紫禁城文渊阁内,内阁“首辅”马愉正召集了数位身兼翰林官衔的阁臣,以及现任翰林掌院钱习礼跟翰林侍讲学士倪谦等人,商讨着关于正统十二年经筵讲官的名单。

    另外吏部天官王直,同样列坐席中,等待着最终商讨结果。

    因为按照条例规定,经筵讲官需由吏部、翰林院共同推举,再具名陈奏由皇帝钦定。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经筵讲官必出翰林院,几乎跟吏部搭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吏部天官王直就是走个过场,然后在上疏上联个名。

    推举经筵讲官,某种意义上就是推举帝王师,更是未来进入阁部的一张入场券。

    包括马愉本人在内的数位阁臣,当初都是这么一步步升迁过来的,意义非同小可需着重考量。

    不过这一次到场的众多阁部高官心里面却很明白,讨论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什么经筵讲官,而是沈忆宸。

    他能否快速拿到这一张阁部入场券,以弱冠之年的身份,担任帝王师!

    马愉此刻坐在上方首席,正统朝并没有明确“首辅”的说法,可潜规则谁主持内阁议会,谁就是事实上的内阁首辅。

    曾经这个人是杨荣,后来杨士奇接任,再后来成为了杨溥。

    到了今日,马愉这套正统朝第二代内阁班子,终于登上了“首辅”之位。

    “诸位同僚今日齐聚文渊阁,所为何事相信诸位心中都很清楚。”

    “本阁部就长话短说,陛下已经下旨升任原翰林修撰沈忆宸,担任翰林侍读学士一职,意味着拥有成为经筵讲官的资格。”

    “可沈侍读学士毕竟年少,有违当年杨士奇杨元辅定下的,经筵讲官必得问学贯通,言行端正,老成厚重,识达大体者等等条件。”M..coM

    “所以这次推举翰林讲官,还需诸位同僚慎重考量,然后再做出决断。”

    明朝能当官的几乎都是人精,能踏入阁部重臣的位置,政商自然不必多说。

    马愉的这番言语一出来,相当于告诉众人,他不支持沈忆宸担任经筵讲官,现在想看看到底谁支持,谁反对!

    另外这番话语,放在王直、钱习礼这些非“三杨”挑选的大臣耳中,就更为感到震惊了。

    要知道马愉可是沈忆宸会试的座师,双方有着门生约定。

    按照明朝的座师制度,马愉跟沈忆宸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座师会不留余力的扶植自己门生上位。可现在局势却完全相反,马愉在阻拦沈忆宸担任经筵讲官,这两人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望着众人皆不言语,马愉只好看向了阁臣陈循。

    陈循正统九年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满打满算才当了两年多阁臣。

    这也是“三杨”之后内阁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属实挑选的文官后备力量太过年轻,资历声望皆拉垮。就这别说是对抗王振,就连阁部之争都战不过六部元老。

    好比托孤五大臣胡濙要是摆起资历来,上至马愉,下至最晚正统十年才入阁的高穀,通通都是后进小辈。

    另外陈循这个阁臣,可以说是明朝最没有存在感的内阁首辅之一。

    他在土木堡之变后,因入阁时间排在前面的曹鼐殉国,接任为大明内阁首辅。可偏偏既生瑜,何生亮,陈循遇到了大明历史上最为璀璨的名臣——于谦。

    整个首辅生涯,完全被于谦的光芒给掩盖,八年内阁首辅任期差点查无此人。

    最为夸张的是,据《明史·于谦传》记载。明代宗朱祁钰想要废掉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分别两次贿赂陈循,以换取他的支持。

    这两次贿赂的数目,一次为白银一百两,另一次为黄金五十两。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点钱去贿赂大明内阁首辅,简直不能称之为贿赂,而是侮辱!

    换做是更后面的严嵩等内阁首辅,你他娘的连门都不配进。

    由此可见,陈循这个内阁首辅,混的有多么隐形。

    不过没存在感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相比较曹鼐这样刚硬的阁臣,更加的好操控。

    马愉此刻很需要陈循来帮助自己站台。

    “马元辅深谋远虑,经筵讲官一职兹事体大,确实需慎重推举。”

    陈循看似赞同马愉的建议,实则是打了个太极。

    没存在感不代表没能力,事实上陈循乃永乐十三年状元及第,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

    沈忆宸如今可谓是深得帝心,并且三元及第,六元魁首的功名摆在那,除非是自己各种花式作死,否则入阁是挡不住的,无非就是时间早晚而已。

    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挡人仕途同样如此。

    陈循与沈忆宸并无任何交恶,他自然不愿意去得罪对方,给自己凭空增添一个仇家。

    可就是陈循话刚说完,曹鼐却主动跳出来说道:“本阁部认为沈忆宸为人圆滑,行事轻狂,不适合担任经筵讲官。”

    “诸位想想,如果沈忆宸担任帝王师,那陛下会如何?”

    帝王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同时兼任着传递治国理念给皇帝。

    可以说一名合格的经筵讲官,将影响到整个大明的未来走向。

    曹鼐所说的为人圆滑,行事轻狂等等,在场诸位重臣心里面都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当年入仕后主动投靠王振,甚至是展现出称呼“内相”这种谄媚词语,一直到现在都被言官清流们不耻跟诟病。

    行事张狂,在于沈忆宸山东治水期间,各种以佥都御史的身份滥用职权。

    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三省八府之地,涉及到布政司、都盐转运司、钞关、王府、都指挥使司等等职权部门弹劾奏章,可以堆满皇帝的御案。

    说实话若不是治水成功,但凡出了点差错,沈忆宸就不是功成名就回京,而是召令回京问罪!

    现在皇帝在王振的影响下,已经愈发的乾纲独断跟行事激进。如果再加上沈忆宸“言传身教”,那日后大明可经得起这三人的折腾?

    漠北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南疆苗民叛乱导致麓川死灰复燃。

    杨元辅曾经说过沈忆宸是一剂猛药,可治大国如烹小鲜,曹鼐认为此子不适合担任帝王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