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皇帝重托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宸这句话后,朱祁镇嘴角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继续问道:“向北,你可了解大明宝船?”

    “臣,知晓。”

    宝船便是永乐帝下西洋的主力船只,直到明宣宗时期才停止建造,距今不过二十来年而已,民间依然流传着它的传说。

    “早在三年之前,朕便命人在福建督造宝船,准备复现永乐大帝下西洋的盛况!”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朱祁镇的脸上浮现出一抹骄傲跟狂热。

    对于皇帝而言,开疆拓土,万国朝拜,绝对是帝王的至高荣耀。

    明太祖、成祖时期,马踏漠北,剑指西洋等等壮举,一直都让朱祁镇心神向往之。

    他的帝王野心,就如同当初殿试给出的考题一样,是要超越大明王朝历代列祖列宗,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开平盛世。

    重现宝船下西洋的盛况,便是朱祁镇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只可惜这个伟大的愿景,遭受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认为造宝船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之举。

    没办法,朱祁镇只能绕过内阁跟内部,下中旨密令福州府同知郭琰建造下番海船。

    数年过去,这桩在朱祁镇眼中看来,是丰功伟绩的壮举,却始终无法与人分享诉说。如今终于等来了沈忆宸,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炫耀自己的成就!

    郭琰建造宝船的事,沈忆宸早就从奏章中得知。不过他很理解朱祁镇这种想要与人炫耀跟分享的心情,于是乎便装作一副震惊的模样,开口奉承道:“三宝太监下西洋通行万里,彰显了我大明的文治武功,令四海臣服。”

    “陛下有此等雄心壮志,定能光昭祖宗四圣之业!”

    “果然知朕者,莫过于沈卿!”

    朱祁镇拍案而起,这些年满朝文武,莫不是持反对意见。没想到沈忆宸态度迥然不同,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种认同感带来的振奋,哪怕身为皇帝都不能免俗。

    不过激动之余,朱祁镇神情很快便黯淡了下来,他开口说道:“朕志在四方,可天不遂人愿,福建时不时的动乱,导致宝船进度异常缓慢。”新笔趣阁

    “这次沈卿前往福建平叛,朕期望你除了镇压乱臣贼子外,还能督造下番宝船顺利完工。”

    “向北,莫辜负了朕的期望。”

    朱祁镇说这番话的时候,不完全是一种嘱咐跟客套,眼神中还流露着一丝“祈求”。

    建造下番宝船,朱祁镇承受了太大的阻力,同时还寄托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满朝文武,朱祁镇感觉只有沈忆宸,能理解自己的动机跟心境。同时也只有他出镇福建督造宝船,才能顺利完工出海。

    “臣遵旨,定会让大明宝船,遨游于四海!”

    沈忆宸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把这桩嘱托给应承下来。

    重开海禁复现大明舰队的盛况,不是朱祁镇一个人的梦想,沈忆宸同样如此!

    “好,那朕便在这里,提前祝沈卿马到成功。”

    “臣,谢陛下赠言。”

    武英殿内,出现了一副君臣相得,惺惺相惜的场景。

    可沈忆宸不知道的是,朱祁镇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宝船建造之事,远远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从大殿退出,沈忆宸踱步朝着宫外走去,脑海中依然还在回想着皇帝的嘱托。

    宝船建造完毕之后,势必会开启下西洋的行程,按照以往大明与番邦朝贡体系的冤种定位,下西洋大概率会亏个血本无亏。

    某种意义上来说,永乐年后明朝群臣反对下西洋,认为劳民伤财也不无道理。耗费天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没有像西方大航海时代那样,通过殖民掠夺换取足够的回报。

    久而久之,自然就没人支持。

    想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赚钱。

    西洋土番不进行殖民掠夺,经济发展极端落后情况下,发展贸易是赚不了多少钱的。

    既然下西洋不赚钱,转换一下思路,去东洋打打秋风,说不定是个好主意。

    当满船的真金白银被拉回京师,沈忆宸相信除了最迂腐的老学究,满朝文武的人精,没几个能抵挡住金钱攻势。

    有钱赚,就会极大的刺激探索欲望,海禁这种政策自然而然会被丢进垃圾堆。

    送钱冤种这个身份,该换一个国度当当了。

    就在沈忆宸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名身穿蟒袍的太监,挡在了他前行的道路上。

    虽说明朝前中期对于内官赐服的严格性,要远远低于外官,但想要身穿蟒袍,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少沈忆宸在朝廷中枢,只看到过两名宦官身穿蟒袍,一名便是大名鼎鼎的现任司礼监掌印王振。另外一名,是历经五朝的前司礼监掌印金英。

    不过随着王振崛起,金英渐渐失势,在宫中深居简出很少能碰见。

    眼前这名蟒袍内官,并不是两人之一,宫内莫非还有第三人有资格穿蟒袍赐服?

    就在沈忆宸万分疑惑,猜测着对方身份之际,眼前的蟒袍太监却首先拱手道:“沈侍读学士,久仰。”

    “久仰,不知公公是?”

    沈忆宸赶紧拱手回礼,能身穿蟒袍代表着对方身份不可能低,内官太监只要不主动跟自己过不去,沈忆宸绝对不会有着科道清流那种“汉贼不两立”的想法。

    该客套搞好关系,绝对不含糊。

    “咱家喜宁,去年才从辽东回京述职,沈侍读学士可曾听说?”

    喜宁?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沈忆宸愣住了。

    如果说王振是一个自诩文人的伪君子,那么喜宁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

    这家伙飞扬跋扈的架势,相比较王振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至少在很多朝政大事上,王振还读过书要点脸,不会肆无忌惮的羞辱文武百官。

    甚至在没有掌权之前,王振表现的相当谦卑恭谨,连“三杨”等人都被迷惑过,认为此宦官有着文人风气。

    喜宁就完全不同了,彻彻底底的小人得势,对英国公这种社稷重臣的羞辱,简直就是自毁长城。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朱祁镇的放任。

    不过俗话说得好,“舔狗”最终一无所有。就算朱祁镇如此偏帮恩宠喜宁,当土木堡之变发生被俘后,得到的回报却是被这名太监给百般虐待羞辱。

    然后又当了蒙古人的带路党,告知边关的防守情况,架着朱祁镇去叫门劝守将投降。

    后世广为流传的“叫门天子”称号,便是这么来的。

    沈忆宸真是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喜宁,而且看对方这架势,好像是专门等着自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