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西湖证道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还请魏公明示。”

    张士衡倒想看看对方有何身份背景,敢在西湖雅集上大放厥词,否认圣人学说,倡导士大夫与贩夫走卒为伍。

    另外他更好奇,眼前这小子哪来的勇气吹嘘,自己拯救过三省八府之地百万苍生!

    “三元及第沈向北!”

    魏从文此话一出,全场如同死一般的寂静,连根针掉在地上可能都能听见。

    别说是在场文人士子,就连外围的乐师伎女,她们都张大了嘴巴,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三元及第,六元魁首,立下治水不世之功的沈忆宸,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如果这句话不是从大儒魏从文嘴中说出,可能没有几个人敢相信,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

    “这小子,真的是沈三元吗?”

    许久过后,人群中出现了一道喃喃自语声,同时也代表着众人的心声。

    他真的是沈忆宸吗????..coM

    “在下想起来了,沈三元提督福建军务平叛,不正是要经过杭州府吗?”

    “你消息落后了,昨日沈三元便已经抵达杭州府,父母官们还亲至码头迎接。”

    “能得到魏公确认,看来再无悬念,在下见过沈三元!”

    “难怪能说出拯救三省八府之地百万苍生,普天之下唯沈三元一人够格,在下见过沈提督。”

    “晚学见过沈三元!”

    “见过沈三元。”

    各种拜见声音不绝于耳,在场上百名士子,纷纷作揖躬身一片。

    这种情况就跟后世网络一样,当你没有见到本人的时候,各种口出狂言不屑一顾。可当大明真正的文人魁首出现,该恭敬行礼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敢无礼。

    别说在场文人士子,就连坐在蒲团上的几名当世大儒宗师,此时都站起身来表达对三元及第的尊重。

    相比较众人的意外跟震撼,站在台上的张士衡,却有着一种耳晕目眩的感觉。

    刚才自己的那些挖苦跟讽刺,放在沈忆宸面前宛如一个跳梁小丑。西湖雅集本是扬名立万之地,同样也能让参与士子身败名裂。

    今日之事传出去后,张士衡简直不敢想象,未来自己在士林中的风评。

    青云之路还未开启,便要折戟沉沙!

    “没想到是沈三元,难怪气度不凡。”

    吴与弼首先拱手朝着沈忆宸招呼了一句,他属于理学转向心学承上启下的人物,相对而言思想包容性更高些,某些角度上是认同沈忆宸的言论。

    “见过康斋先生。”

    沈忆宸同样客气行礼,虽然他并不认同明朝这些理学大儒的观点,但学术讨论该有的道德礼仪还是有的。

    “同样为官,吾不如沈三元。今日听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可谓发人深省,难怪年少能担起天下大任。”

    薛瑄就更为了客气了,他毕竟在官场呆过,而且还是京师的权力中枢。很清楚沈忆宸短短时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背后包含的努力跟能力。

    著书立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管认不认同,沈忆宸已经达到了立言的高度。

    四名大儒中,唯独霍州学派的曹深,对沈忆宸仅拱手示意,没有过多的言语。

    霍州学派是保守的理学教派,沈忆宸认为坐而论道是在空谈,已经触及到了理学的底线,能不帅脸色,已然是给三元及第面子。

    “薛公过赞,为官坚守本心、刚正不阿这点上,薛公才是晚辈的榜样。”

    沈忆宸恭敬的回了一句,对于薛瑄他是打心底里敬佩的。

    毕竟王振权势有多么滔天,王山此人多么横行霸道,没有人比沈忆宸更加的了解。

    身为大理寺少卿,面对冤假错案,无惧权贵秉公处理,单单这点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做到?

    哪怕被判死,薛瑄都坚持要翻案力证被诬陷者清白。

    大明士大夫,不仅仅有空谈义理之辈,同样还有着诸如薛瑄、于谦这样的气节之士,他们才是大明能够屹立不倒的脊梁!

    “沈三元客气,既然来到了西湖雅集,再与晚学后生们辩经论道,已无多大意义。”

    “不如沈三元来讲讲何为经世致用,让吾等开开眼界。”

    西湖雅集是证道之地,不是菜市场骂街吵架。

    现在沈忆宸把三元及第的身份亮出来,在场的这些年轻“后辈”们,再来跟他争论很明显双方身份不对等。

    “经世致用,辨证求是”的沈学观念,认同者虽然寥寥无几,但是听说过的人可不计其数。

    沈忆宸既然今天公开抨击了圣人之道为高谈阔论,那就让他来说说,什么才是实事求是。

    “沈三元,老朽也想听听。”

    薛瑄话音刚落下,魏从文就补充了一句。

    要说他对沈忆宸有什么记恨心理,肯定是不至于的。不过探寻真理大道,处于道不同的方向上,魏从文定然是不服气对方的学术观点,更接受不了对于理学的抨击。

    干脆趁此机会,让沈忆宸来讲学一场,看看能不能说服在场的文人士子,把“经世致用”的学说来个西湖证道!

    “前辈相邀,那晚辈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沈忆宸没有半分客气推脱,他参加西湖雅集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当一个过往看客,而是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固化的理学思维。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为什么要拒绝?

    “能亲眼见证一场沈三元讲学,在下此生无憾!”

    台下的何闻道感慨万千,沈忆宸对于他而言,便是心中的“道”。

    不仅仅是何闻道,其他的文人士子,此刻大多数流露出一副好奇的神情,想看看大明魁首,到底能说出一番如何的惊世之言。

    沈忆宸迎着这些期待好奇的目光,站在了高台最中央位置,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我知道诸位心中,都在好奇在下能说出一番怎样的言论,又能如何诠释经世致用的学说。”

    “其实今天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那便是打破梏桎。”

    “经世致用也好,辨证求是也罢,本质在于务当世之实。千年前的孔孟先贤学说再好,都不可能道冠古今,更不可能万世至论。”

    “人人都仰慕圣人,殊不知,人人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一百年后,有一名叫做李贽的文人,说出类似沈忆宸的话语。结果却千夫所指,最终心如死灰在狱中自刎殉道。

    今日,沈忆宸提前把它说了出来,没有什么圣人言可以奉为万世教条,当与时俱进。

    沈忆宸压根不求有人会在此刻认同自己,他只需要让在场众人知道,有个人敢于“离经叛道”即可。

    思想的种子,很多时候是在不经意间便种下,当有了第一个人去质疑理学道统,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最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