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皇帝逆反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冷朝着户部尚书王佐问了一句,语气颇有不善。

    “这……”

    王佐面对这种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户部掌管财政跟后勤,军国大事就不在职权范围之内,他能给出什么撤退意见?

    看到王振在这种时候,还要耍权阉的威风,直性子的内阁首府曹鼐忍不住了。

    “陛下,断了水源土木堡就相当于绝地,驻扎在此岂不是复现当年金国的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之战,是金国跟蒙古之间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当时面对成吉思汗的进攻,金国第七位皇帝卫绍王选择固守野狐岭,期望利用山岭地形让蒙古骑射无用武之地。

    结果险要关隘被蒙古人拿下后,数十万大军就成为了瓮中之鳖,转瞬间兵败如山倒,一路追杀之下伏尸百里。

    这一场战争,消耗了金国几乎所有的野战兵力,让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元气大伤,为日后亡国奠定了基础。

    曹鼐拿野狐岭之战举例,几乎是明摆着告诉朱祁镇,驻扎土木堡的十几万亲征军要是被蒙古人围歼。

    那么这就不单单是一场战争的失利,而是大明朝都将要面临亡国危机!

    可让曹鼐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义正言辞,恰恰刺激到了朱祁镇那脆弱的自尊心,让皇帝产生了逆反心理,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类比。

    只见朱祁镇勃然大怒,愤而起身指着曹鼐鼻子怒骂道:“朕的大军还屹立不倒,你就把朕比做金国卫绍王。”

    “曹鼐,你到底是何居心!”

    对于古人而言,直呼其名其实是一种侮辱,年轻人或者仇人之间喊出名字倒也罢了,曹鼐官至内阁首辅,已然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

    却被皇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名道姓开喷,着实有点不给面子。

    换做别人,估计就赶紧磕头认错,毕竟小命要紧。

    但曹鼐天生就是個直性子,对待权倾朝野的王振敢硬顶,对待明英宗朱祁镇同样如此。

    皇帝不是问有何居心吗?

    曹鼐当即理直气壮的回道:“臣一片赤胆忠心!”

    本来朱祁镇就一肚子火,曹鼐这句话出来简直没把他给噎死。

    “好,好,好一片赤胆忠心。”

    “那朕就让你看看,驻扎在土木堡会不会重蹈野狐岭的先例。”

    “今日可以明确告诉你曹鼐,朕不是卫绍王!”

    说罢,朱祁镇就朝着大军下达圣谕,全军驻扎到土木堡等待援军到来,并且拒绝任何文武大臣的劝诫。

    历史的巨轮刚刚在鹞儿岭偏转了方向,很快又在土木堡回到了既定轨道中。

    ……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率领着苍火头等数十骑护卫,跟随着于谦来到了京师。

    遥想正统十二年初领命出镇福建平叛,一年半的时间过去,沈忆宸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回来,一时心中感到唏嘘不已。

    “向北,是在担心成国公吗?”

    于谦察觉出来沈忆宸神情有些不对,于是朝着询问了一句。

    “一半一半吧。”

    与其说是沈忆宸担心成国公,更不如说是陷入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纠缠中。

    沈忆宸长久以来都是告诉自己,不要成为成国公府的一块砖瓦,朱勇所谓的重视仅仅是自己展现出了价值。

    如果还是应天府那个只知玩乐的庸才,成国公绝对不会多看自己一眼!

    可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成国公朱勇即将要战死鹞儿岭,沈忆宸本以为理智无比的内心,终究还是泛起了一丝波澜。

    他不知道这算不算担心,亦或者说那股深藏心底的“父子”亲情,总之想到历史上的结局就心情复杂无比。

    “除了公爷,另一半是什么?”

    面对于谦的追问,沈忆宸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另外一半的心事,就是于谦本人。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明英宗依旧在土木堡遭逢了惨败被俘,那么接下来整个大明王朝就是于谦的舞台。

    他将展现何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掌控至高权力却不愿同流合污的英雄,在浑浊的世界中没有容身之地。

    要知道忌惮于谦的不仅仅是朱祁镇,夺门之变后病榻上的朱祁钰听到敲响上朝钟声,第一反应是询问左右,莫非是于谦篡位了?

    那么至今日后,未来于谦的命运又将如何?

    沈忆宸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拐点上,内心实则充满了迷茫跟未知。

    “没什么,胡思乱想罢了。”

    沈忆宸笑了笑,不做过多的解释。

    不过很明显于谦误解了他的眼神,有些感慨的说道:“按照向北你福建平叛之功,理应大摆仪仗风风光光的回京,却遭逢多事之秋只能低调入宫。”

    “我知道你心中有些想法,待陛下回京之后,必将以兵部名义奏请封赏。”

    确实换做一般年轻气盛的官员,自己平叛匡扶社稷,却被当作叛臣命令孤身入宫,心中有些不平跟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但沈忆宸还真无所谓,历史大变就在眼前,缺的从来都不是扬名立万的机会,而是如何能在这种浪潮中站稳脚跟!

    “那下官就先谢过少司马。”

    “向北,当初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毋需如此客气。”

    于谦摆了摆手,这本来就是沈忆宸平叛应得的嘉奖。

    一行人就这么来到了奉天门前,入宫之前于谦还不忘嘱咐了一句:“向北,陛下出征名义上是郕王监国,实则是太后摄政。”

    “早年间鲁王之事太后对你有些偏见,入宫后切记谨言慎行,否则无召领军赴京就将成为定罪把柄!”

    于谦很少这般徇私告诫同僚,可他在沈忆宸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同类”的气息。

    他相信沈忆宸大公无私,是为了家国天下无召返京,否则定不会在得知塞外军情后,便毅然决然的答应孤身入宫。

    好人,就不应该被人拿枪指着,更不应该被冤枉定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