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叫门天子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强攻,并不是也先的最优选择。

    “传令下去,全军前往大同府。”

    说罢,也先就把目光望了了朱祁镇,语气冰冷的说道:“陛下,希望你这次别让外臣失望。”

    感受到也先那股暗藏不住的杀意,朱祁镇脸色瞬间惨白,赶忙点头道:“太师放心,大同守将郭登乃朕的姻亲,他必开门恭迎!”

    郭登是武定侯郭英之孙,永乐朝时期就成为了朱棣的亲卫,后续更是跟随着靖远侯王骥和黔国公沐斌南征麓川,班师回朝后任都督同知一职协镇大同。

    原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总兵官朱冕阳和战败阵亡后,郭登就暂时接替了大同总兵一职。

    早年间武定侯郭英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后朱元璋又把女儿嫁给了郭英的儿子,也就是郭登的父亲。某种意义上来说,郭登跟朱祁镇除了姻亲外,还有着些许血缘上的关系。

    “那就好。”

    也先淡淡应了句,他不想跟朱祁镇在这个问题上多言,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同样也先不知道的是,他过于想要保存蒙古大军实力的举动,也给明国赢得了喘息之机,历史上为蒙古大军战败埋下了伏笔。

    古人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擒了朱祁镇这张王牌,却在叫门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大延缓了进攻京师的步骤,不知该说是明帝国的幸运,还是不幸……

    就是也先挥师朝着大同镇进发的时候,沈忆宸率领着十万大军,经过两昼夜的强行军,终于抵达了京师脚下。

    不过迎接沈忆宸的并不是欢呼跟掌声,而是安定门外站着的排排京师守军。这里面有剩余的京营士卒,也有紧急从北直隶赶来的卫所军,以及最快抵达的河南备操军。

    于谦此刻正站在安定门前,昂首远眺骑马过来的沈忆宸等将领,心中情绪无比复杂。

    他始终坚信沈忆宸不是什么乱臣贼子,更不可能趁机谋逆拿下京师。但于谦同样明白人心是会变得,特别在沈忆宸这个年纪大权在握,很容易在权势中迷失自己,最终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

    这数万列队的京师守军,是为了迎接沈忆宸,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一个警告。大明没有到王朝末路,切记自己的臣子身份,切莫得意忘形!

    “咚、咚、咚”沉默步伐声音由远及近,与于谦想象经历过惨败跟血战的士气低迷模样完全不同,退守京师的这十万大军步伐整齐,军容整洁,每个人都展现出一副慷慨激昂的神情。

    还没有抵达安定门前,就能感受到那铺天盖地的气势,以及势不可挡战意!

    这真的是一支打了败仗的军队?

    于谦虽然入仕之后常年出镇山西河南巡抚,但好歹挂着兵部侍郎的加衔,相比较寻常文官还是更了解军队的。

    沈忆宸率领的这支兵马实在太诡异的,知道的是他们退守京师驻防,不知道还以为是剿灭蒙古大军得胜回朝。

    回忆当初在大沽海防口见到的场景,于谦真有些不得不感叹,沈忆宸的领军天赋。

    浩浩荡荡的大军直达安定门前,本来是想要威慑沈忆宸部的京师守军,此刻反被震撼到了。无论哪一朝,经历过血战的边军,永远都不怯于驻守京师的京营,哪怕对方始终有着帝国精锐头衔。

    沈忆宸率领着众将士翻身下马,踱步来到了于谦的面前,然后拱手行礼道:“下官、末将,拜见少司马!”

    “辛苦了,诸位。”

    于谦抱拳致意了一句,为国奋战的将士永远值得尊重。

    “此乃为官本分。”

    沈忆宸很明白于谦这个迎接架势的意图,他很客气的回应了一句,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模样。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更何况沈忆宸知道,现在有着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一举一动,谨小慎微让人抓不到把柄,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公爷可还安好?”

    成国公朱勇被接下来的消息,朝廷已经得知,身为土木堡一战存活下来的最高亲征军统帅,于谦自然得重视问候。

    “公爷伤势未愈,马车缓行还在后面。”

    朱仪替沈忆宸回答了于谦的询问,毕竟这段时日都是他这个嫡长子在照顾。

    “那就好。”

    “本官在京师大营中安排的接风宴,诸位将军可以先行前往,沈提督你就跟我到入宫复命。”

    “提督大战后连日奔波,连气都没来得及喘下,现在就要入宫复命吗?”

    听到于谦的话语,站在沈忆宸身后的苍火头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当初千里驰援京师,大沽海防口登陆后,这个什么兵部侍郎就领命前来要东主孤身入宫。

    那个时候众人心中不爽忍了,毕竟无召领军赴京有逾矩在先,到宫中解释一下情况,勉强说得过去。

    如今自己等人塞外血战,救下了数万亲征军将士,后续更是反攻四座边堡,护住了哪些被掳掠的九边百姓。结果到了京师后没有论功行赏也就罢了,还派出大军给了个下马威。

    现在更是点明让东主先行入宫,摆明是提防戒备,入京之前与大军分开。是可忍孰不可忍,真以为靠着这几万京军花架子,能吓住自己等人?

    苍火头此言一出,让于谦身后的京军将领脸色大变,甚至有人紧张之下把手都搭在了剑柄之上。

    兵部侍郎于谦愿意相信沈忆宸,朝中阁部大臣愿意相信沈提督,可京军中绝大多数官兵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谁能保证这种国难局势下,掌控大军的沈忆宸,会不会做出一些野心之举?

    就算沈忆宸能恪守为臣本分,保持上下尊卑,他手下这群将领会不会成为不受管控的骄兵悍将?

    苍火头的言语,就从侧面印证了朝廷的担忧。

    “没错,好歹让沈提督换身朝服吧。”

    福建卫的孟大也是附和道,神情中颇有不满。

    他对于朝廷可没有什么好感,想当初克扣军饷药草,自己袍泽兄弟差点没活活躺在营地中等死。

    是沈提督的到来,改变了福建卫的面貌,让自己等人有了今日的成就,怎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朝廷“欺负”?

    “入宫复命有这么着急吗?”

    福建水师参将李瓒,开口质疑了一句。

    对于军人而言,最好的促进关系方式,便是战场上的生死与共。

    现如今无论是福建水师参将李赞也好,福州卫指挥使冯正也罢,他们都彻彻底底的臣服于沈忆宸,愿为他效死。

    很快山东卫的伍东、韩斌,辽东军李达这一帮兄弟,亲征军临时提拔上来的将领,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跟抗议,甚至有些没有把朝廷跟于谦这个兵部侍郎放在眼中。

    更为严重的是,这股风潮有着往士卒蔓延到趋势,让安定门空气中瞬间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

    可能于谦都没有想到,同样的让沈忆宸入宫谕令,如今得到的反馈已经跟当初在大沽截然不同。塞外这一战,彻底让沈忆宸赢得了各路大军将领信任,甚至超过了对朝廷的敬畏!

    “放肆!”

    还没等于谦说话,沈忆宸便朝着身后怒喝一声,瞬间就压制住了各种不满跟抗议。

    “塞外打了几场小仗,便忘记什么叫做军纪服从了吗?”

    “这里是京师,不是漠北!”

    沈忆宸冷言告诫着身后这一群将领,出征在外可以不用守一些规矩,可现在回到京师还这般肆意的话,就会引发很多无可想象的后果。M..coM

    官场的黑暗,远甚于战场!

    面对沈忆宸的训斥,身后将领们立马噤若寒蝉,连一丝反驳跟辩解都没有。

    看到没人说话了,沈忆宸这才拱手向于谦致歉道:“少司马,诸位将士刚从塞外大战归来,许多人没有脱离战场的氛围,有些许冒犯还请见谅。”

    沈忆宸表现的很恭敬,诸位将领们也令行禁止不敢多言,可殊不知这一幕放在于谦的眼中,却让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现如今他终于体会到了,为何孙太后会对沈忆宸领军充满了忌惮,这种对于军队的掌控力确实可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