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社稷为重君为轻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丧失了权力的皇帝,可能地位还不如当朝重臣,就算朱祁镇心中有着无法言喻的愤怒跟怨恨,至少得返回京师再说。

    “好,那朕就给你沈忆宸一个澄清误会的机会!”

    “现在就明确告知朕,是否愿意答应太师的条件,来证明你沈忆宸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朱祁镇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沈忆宸,依旧心存侥幸的期望能从对方嘴中,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之前一直低头沉默不语的沈忆宸,此刻终于抬起了自己的头颅,用着一种平视的态度,望向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明君王。

    “社稷为重,君为轻。”

    短短的七个字,就是沈忆宸要告知朱祁镇的答案。

    忘恩负义也好,狼子野心也罢,大明的天下并不属于朱姓一家之物,而是属于亿万苍生。

    随着沈忆宸说出这句话,整个营帐内如同死一般的沉寂,许久过后朱祁镇才怒极反笑道:“好一个社稷为重,君为轻。”

    “沈忆宸,你真不愧是朕钦点的三元及第,大道理说得好!”

    望着朱祁镇已经陷入失去理智的状态,沈忆宸明白自己多说无益,只能拱手道:“上皇,臣还身负和议重任,暂且告退。”

    “滚出去!”

    “臣告退。”

    说罢,沈忆宸就退出了营帐,紧接着便从里面传来了各种摔打器具的声音。

    “少司马,拜见上皇可有进展?”

    杨善靠过来问了一句,脸上神情充斥着好奇。

    因为沈忆宸事先预料到,这次拜见朱祁镇的场面可能会不太好看,所以并没有让和议使团其他人进去,包括杨善这个副使。

    “杨督宪,你想有何进展?”

    沈忆宸反问了一句,毕竟望着朱祁镇变成这副贪生怕死的模样,加之又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自然心情好不到哪里去。

    “没什么,本官仅是担心上皇安危。”

    杨善悻悻笑了笑,论起官职其实他还在沈忆宸之上,只不过出使一个为正,一个为副,只能退居其后。

    就是沈忆宸跟杨善对话的时候,两名蒙古侍从走到了他的跟前说道:“明国使者,现在天色渐晚,太师已经为你们安排了休息营帐,还请移步。”

    “太师现在身处何处,和议之事宜早不宜迟,本官还需要一个确切的答复。”

    这种兵临城下的和议,说穿了要么就是谈崩,要么就是签订城下之盟,没有第三种答案可选。

    现在京师防御压力极重,沈忆宸不想在蒙古大营过多的浪费时间,摆明要谈崩的结果就干脆点。

    “太师现在军务繁忙,暂时无法抽身和议,他说明日一早便会主动来约见。”

    就在沈忆宸还打算继续催促的时候,站在身旁的杨善开口说话了。

    “少司马,两国和议乃大事,不能急于一时。太师也先既然已经答应明早约见,那我们还是等候一晚看看吧。”

    杨善的劝说,让沈忆宸有些急切的心情不得不平缓下来,确实这种军国大事哪怕注定谈崩,依旧得走完整个流程,不可能三言两句就甩手走人。

    “那好,还望告知太师,明日尽早举行和议。”

    “是。”

    蒙古侍从点了点头,然后走在前面带路。

    不过就在沈忆宸等人前往休息营帐的时候,杨善却蕴含深意的打量了两眼朱祁镇的帐篷,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太师也先在忙于军务,这并不是蒙古侍从撒谎或者找个借口敷衍,而是确实如此。

    之前汗帐面见沈忆宸后,也先即刻召来了赛刊王、博罗茂洛海等瓦刺将领,秘密集结了一支数万人突击兵马,准备趁着夜色拿下京师副总兵顾兴祖驻守的阜成门。

    顾兴祖认真来说也是一个勋戚子弟,他的爷爷顾成是初代镇远侯,还曾获赐可以免死的丹书铁券。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到了孙子辈顾兴祖这一代,就只能凭借着祖上蒙荫度日,平日里吃喝玩乐当个纨绔子弟。

    不过废归废,顾兴祖父亲早死,再加上没有嫡系的叔伯。等到初代镇远侯逝世后,他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爵位。

    只可惜有些人是在烂泥扶不上墙,顾兴祖宣德年间第一次领军平交趾叛乱,就拥兵不动看着友军深陷重围,事后被问责下狱。

    但明朝勋戚与国同休,只要你不主动谋逆叛乱,以及卷入到皇权斗争中,再怎么摆烂都能享受荣华富贵。很快顾兴祖就从监狱中放了出来,还被任命总操神机营。

    就这样到了朱祁镇御驾亲征期间,身为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主帅,顾兴祖当仁不让得随君王北伐。结果土木堡一战,这家伙再度发挥出跑路天赋,硬是没有被瓦刺大军抓住祭天。

    临阵脱逃,景泰帝朱祁钰战后问责,定顾兴祖为死罪。

    结果离谱的事情来了,随着京师危机急缺领军将领,再加上朱祁钰需要获得剩余勋戚集团的支持,不可能通通问罪全给得罪了。

    这就让定了死罪的顾兴祖再度放了出来,还充任京师副总兵官,防守着京师九门中的阜成门。

    顾兴祖“劣迹斑斑”,于谦自然知道这种勋戚二代靠不住,但圣命难违只能把他放置在相对安全的阜成门,毕竟前面还有一道外城的永定门挡着,这总不至于失守吧?

    于谦有这样的部署无可厚非,可偏偏顾兴祖他也是这么想的。反正自己前面有人挡着,蒙古大军打不到阜成门,干脆着连城墙都不上了,率领着自己亲信部下在后方官衙花天酒地。

    真是映衬了那句老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昏暗的夜空下,数万蒙古大军已经绕过了先前攻打的广宁门,直抵阜成门下。身为主将的顾兴祖自己都疏于防守,城墙上的守军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同样处于一种懈怠状态中。

    就连最基本的外围暗哨跟斥候都没有安排,直至一面面云梯搭在了城墙上面,瓦刺精锐死士顺势爬了上来袭杀守军,这才反应过来有了敌袭。

    刹那间,城墙上喊杀声音一片,同时烽火台也被点燃了熊熊烽火。

    德胜门的于谦,此刻就站在角楼上注视着瓦刺大军营地方向,脸上的神情有些凝重。他不知道对方此刻打着什么主意,更不知道沈忆宸出使和议,会带来怎样无法预料的结果。

    兵家胜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京师守卫容不得丝毫的疏忽。

    于谦殊不知的是,这个世界上同样没有什么万无一失。

    “大司马,阜成门燃起了烽火,是鞑虏来袭!”

    站在最高处的哨兵,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西南阜成门方向的火光跟浓烟,当即用最快速度向于谦禀告了情况。

    阜成门?

    听到是京师内城九门遭遇袭击,于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转身朝着西南方向望过去,确实城墙上已经燃起了求援的烽火。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疑问,外城永定门为何没有丝毫示警,鞑虏又为何会选择去攻打相对薄弱的阜成门?

    还没等于谦回过神来,一身铠甲的石亨就匆忙赶来,朝着他请命道:“大司马,阜成门告急,还请让本将率兵驰援!”

    石亨早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汹涌战意,他就等着这样一个机会,来洗刷自己阳和惨败的耻辱。

    “情况不明,德胜门的大军不能动,以防中了鞑虏的调虎离山之计!”

    德胜门是直面蒙古营地的最重要一道城门,现在漆黑夜色根本就不知道进攻阜成门的兵马是多少,更不知道蒙古大军有没有后手,石亨身为总兵官当坐镇中枢。

    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于谦心中便有了决断,朝着角楼外候命的哨兵下令道:“传本官谕令,命西直门指挥佥事李达,率兵驰援阜成门!”

    京师内城九门,除了德胜门有两万兵马外,就只剩下沈忆宸防守西直门分得两万兵马。

    既然德胜门不能动,那就只能从西直门分兵。传言辽东守备李达曾与蒙古鞑虏一路血战,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是时候来验证一下辽东军的战斗力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