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逆转战局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王骥并没有因为朱勇的客气,而选择把对方当做平民百姓看待,相反依旧保持着礼数跟恭敬。

    明朝勋戚只要不涉及到皇权站队,以及谋逆造反这样的重罪,夺爵并非没有日后复爵的可能性。哪怕朱勇这一辈子无法再担任成国公,以目前朱仪的表现来看,继承爵位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没有曾经情份,但凡有一点官场情商的,都不会怠慢成国公朱勇。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王骥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伤势,赶紧让大夫护送朱勇进城医治。直到这个时候,沈忆宸才有上前搭话的机会,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靖远伯。”

    面对沈忆宸的行礼,王骥望向他的眼神可谓是复杂无比。

    奔赴京师的路上,王骥已经收到和议副使杨善,传达的明英宗朱祁钰密信,得知了沈忆宸“背主求荣”的消息。

    说实话,当王骥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中是无比震惊的。毕竟当初在朝堂之上,面对皇帝的质疑,群臣的鄙夷,王振的威胁,沈忆宸都始终坚持自己观念,认为瓦刺乃大明心腹大患。

    这种人,真的会背主求荣吗?

    可问题是,和议副使杨善的证明,太上皇朱祁镇的密信,乃至沈忆宸第一时间拥立新君,获得从龙之功加官晋爵。种种事例无一不是表明,他是土木堡之变后最大的获利者。

    要知道相比较新君朱祁钰,王骥内心里面忠诚的对象,始终都是明英宗朱祁镇。

    他的知遇之恩,才能让自己开创大明文官封爵的先例,人不能忘本,就算无法拥护太上皇复辟登基,至少不能让他在鞑虏手中受苦,必须得想办法迎接回来!

    “数年未见,沈侍郎如今已经红极一时了。”

    王骥淡淡的回应了一句,只不过这句话听在沈忆宸的耳中,立马就感受到一丝异样。

    按照曾经双方的关系,久别重逢不说什么热情亲密,至少恭喜的话语不会用“红极一时”这种略带贬义的词汇,哪怕用个“独当一面”,都不会引发歧义。

    “下官不敢当,倒是靖远伯回京,宛如中流砥柱般,稳住了京师岌岌可危的局势。”

    “是啊,没想到本伯南征一战,京师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事情都物是人非了。”

    说罢,王骥望向了旁边等候的李达等人,开口说道:“他们应该与沈侍郎是旧识吧,那本伯就不耽误你们叙旧了,另外还得尽快入宫复命。”

    “靖远伯辛苦。”

    感受到王骥态度的冷漠,沈忆宸不理解其中缘由,只能顺势拱手告退。

    看到沈忆宸结束了跟王骥的对话,朝着自己等人走过来,白胖子张祺立马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拥抱道:“大哥,你总算是回来了,我都害怕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有这么夸张吗?”

    从张祺语气中感受到那种熟悉的氛围,沈忆宸此刻紧绷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仿佛重新回到了人间。

    “真的,我怕再也活不到见你!”

    说这句话的时候,白胖子张祺双眼通红,语气瞬间哽咽了起来。

    直到这一刻,沈忆宸才意识到张祺不是在跟自己说什么轻松玩笑的话语,更不是害怕自己被鞑虏给掳走,而是担心这辈子无法活着再相见。

    西直门一战的残酷,其实远远超乎了沈忆宸的意料。

    “放心吧,你小子从小就有着福相,没那么容易死。”

    沈忆宸轻轻拍了拍张祺的肩膀,其实现在的他早就没有了那副白白胖胖的模样。或者换一种方式说,从张祺的身上,已经看不到当初那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影子。

    “李达,将士们伤亡情况如何?”

    西直门是沈忆宸最先驻守的城门,辽东军跟福建水师上万弟兄驻扎在此处,再加上后续补充的一万老营士兵,沈忆宸想要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人活着。

    毕竟其中很多人,是自己从福建千里迢迢带到京师,还记得扬帆起航的那一日,码头上站满了这群将士的父母妻儿。

    可如今他们身死异乡,再也无法活着回到自己的故土,沈忆宸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踏足福建,该怎么向他们的父母妻儿交代。

    曾经京师的满城缟素,这一战之后,可能会在大明各地上演。

    “三不存一。”

    李达神情凝重的回了一句,从目前京师民壮那里统计的数据,活下来的将士不足三成,其中还包括终身伤残的袍泽。

    听到这个数字,沈忆宸感到自己心口堵得慌,那种战胜蒙古骑兵,打退也先进攻的兴奋跟喜悦,瞬间消失殆尽。

    战争就会死人这个道理沈忆宸明白,只是看着朝夕相处两年时间都将士们战死,甚至很多人沈忆宸都能记住他们的面孔,说出他们的名字,这种感觉无法形容。

    “收殓好每一名袍泽的遗骸,火化后找一处地方好好祭奠存放。等待这一场战事结束,大明宝船会带着他们回到家乡。”

    “我明白。”

    李达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不用沈忆宸嘱咐,他都不可能让自己同生共死的袍泽,死后无法魂归故土。

    与李达等人交代完后,沈忆宸来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面前。

    相比较出使之前,本就皮肤黝黑如同老农一般的于谦,现在更是眼眶深陷,整个人都显得憔悴疲惫异常,身上穿戴的战甲也有着数处损伤。

    “大司马,蒙古大军被打退,加之有靖远伯的南征军回援,需要提前制定追击敌军的计划。”

    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京师依旧是暂时守住了。如果未来走向没变的话,当南征军抵达京师后,太师也先就会意识到攻陷大明帝都,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那么他接下来会做的,就是率领入关的蒙古大军有序撤退回塞外,尽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

    无论是出于私心复仇也好,是出于公心削弱蒙古大军也罢,必须尽快把趁势追击的方案给提上日程。

    不然也先率领着蒙古大军安然撤退,他们依然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获利者,拥有着足够实力在未来袭击大明九边重镇,相反遭受重创明军却无力进行反击。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军事上冒险同样如此,大明帝都不是什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沈忆宸不会让也先带着缴获的战利品跟大明百姓,就这么安然的返回草原!

    听到沈忆宸说出要追击敌军的话语,于谦用着一种诧异的眼神望向他,满脸的不可思议。

    开什么玩笑,如果不是靖远伯的南征军关键时候赶到,恐怕现在大明京师都已经沦陷,哪来的实力去追击鞑虏,他们像是战败落荒而逃的模样吗?

    不过诧异归诧异,于谦依旧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向北你有所不知,靖远伯为了尽快驰援京师,仅仅率领着数万人轻车简从,这才关键时刻解除危机,南征军大部依然还在运河之上。”

    “太师也先这次虽然攻城失利,却远远未到丢盔弃甲的时候,切不能急功近利。”

    “不,大司马,也先能隐忍蛰伏借助明军力量,削弱鞑靼跟兀良哈三卫统一蒙古诸部,纵横漠北万里,彰显了他极具战略眼光,绝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下官判定,也先不会再大规模攻打京师,而是已经开始着手撤退计划,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鞑虏返回漠北!”

    沈忆宸的神情坚定无比,他知道历史上京师之围解除后,其实并没有伤到蒙古大军的元气。相反也先整顿兵马后,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都成了瓦剌的藩属,势力由此达到最盛!

    如果不能借此机会重创蒙古大军,那么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面,大明九边不得安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