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还政于朝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莫名其妙的陷入内部战火中。

    面对这万丈深渊,确实是悬崖勒马!

    “靖远伯深明大义,晚辈岂敢居功。”

    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朱仪根本不用把事情给说透,王骥就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虽然双方是站在不同的立场,甚至拥护不同的君王,但江山社稷为重的理念,却深入到此时每一位大明朝臣的骨髓中,不像后期党争把家国视为无物。

    亡了天下又如何,反正影响不到小家的荣华富贵,发一剃头一磕,身处大清朝继续当我的“忠臣”。

    话说到这份上,宁阳侯陈懋、右都督张軏等人,纷纷明白了背后的隐忧。

    只见这个时候宁阳侯陈懋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后宫确实不宜干政。”

    妇道人家终究是个妇道人家,眼光看的太不长远,哪怕没有接受过任何帝王教育的朱祁玉,此刻都能迅速成长借助大势来夺权,孙太后却只想着简单粗暴派兵镇压。

    太皇太后张氏这样的贤后,终究是百年难得一遇,依附孙太后去掌控朝政,看来并非大明之幸。

    当听到宁阳侯陈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善一张脸瞬间铁青无比。要知道他可不是与国同休的大明勋戚,无论是朱祁玉即位还是朱祁镇复辟,基本上都能享受超品尊荣,无非是看能否再进一步。

    孙太后如果被迫放权,那么当太上皇朱祁镇回京,就相当于被斩断了一条臂膀,缺少了来自于后宫的法统助力。

    谁又能想到看似一片大好,稳操胜券的局势,一夜之间就被沉忆辰完成的翻盘。

    杨善都不由在心中有些疑惑,这到底该说是沉忆辰的能力,还是说他天命卷顾。换其他朝臣当众忤逆太上,强硬阻止太上皇回京,恐怕得死上几回了!

    可不管心中再如何不甘,面对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形,杨善能做的事情不多。靖远伯王骥为首的南征军勋戚不下场,光靠着自己一个右都御史独木难支。

    至于左都御史王文,目前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王振阉党的烙印还打在他的身上,万一让朝中文官集团回想起曾经的屈辱,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活活打死的场面,说不定会再度上演!

    华盖殿内,景泰帝朱祁玉批阅着奏章,可目光却时不时朝着殿外望去,很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成敬,太后要派兵镇压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吗?”

    “已经放出去了,陛下稍安勿躁。”

    感受到景泰帝朱祁玉的担忧跟忐忑,成敬出言宽慰了一句。

    可能新君的谋略跟手段慢慢成长起来,但那份帝王荣辱不惊的心态,想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祁玉几乎把自己的心境给写在了脸上。

    “那可有朝臣响应?”

    朱祁玉最怕的就是权臣摄于太后权威,以及靖远伯南征军的兵锋,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反对,那么自己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当事后有人反应过来这一切的蹊跷,让太后得知了自己的“不安分”,废立之事恐怕就会被提上日程!

    这不仅仅是沉忆辰的抗争,同样还是景泰帝朱祁玉对于太后权威的抗争。

    “翰林掌院倪谦,礼部侍郎钱习礼,已经先行前往午门站场。听说后续高阁老,户部尚书金廉等等阁部大臣,也将前往午门请命。”

    “相信太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派兵清场的。”

    听到成敬的回答,景泰帝朱祁玉松了一口气。

    然后仿佛想起来什么,又追问道:“成敬,太后身体可还安康,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

    面对景泰帝朱祁玉又生出一丝担忧之情,成敬能理解皇帝的心态,可他更深刻领悟到当初在马车,沉忆辰说出的那一段话语。

    皇家无情亲是个贬义词,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必须如此,斩断身为常人的情愫,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太后只是急火攻心,身体并无大碍。相信经历过此事后,她能明白什么叫做大势所趋,安心在后宫中颐养天年。”

    “那就好。”

    景泰帝点了点头,孙太后再怎么说,也是当初顶住压力拥立自己继承大统之位。

    说罢,朱祁玉神情变得有些落寞,补充了一句:“但愿如此。”

    如果没有皇权的争夺,可能自己与太后之间,确实还能存在着几分母子亲情。

    另外一边慈宁宫内,接连遭遇两次昏倒的孙太后,此刻脸色有些惨白的倚靠在凤椅闭目养神。旁边的宫女太监看到太后这副模样,纷纷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因此惹下大祸。

    不知过了多久,望着太后这般虚弱模样,一名伺候多年的贴身宫女,按捺不住心中的关切跟担忧,开口说道:“太后,要不您躺床上歇息一会儿吧,太医特地嘱托您要注意休养生息,不宜再过多操劳。”

    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孙太后缓缓睁开眼睛,有些无力摇头道:“皇儿这才北狩多久,朝臣便不把哀家这个老婆子放在眼中,要是趁此机会严惩立威,恐怕皇儿的帝位堪忧。”

    “这张龙椅是哀家亲手送出去的,如果拿不回来,来日怎么面对皇儿?”

    朱祁玉的帝位法统,是孙太后亲自拥立的,不管现在是不是后悔,木已成舟没有反悔余地。

    其实孙太后对于权势并没有多大兴趣,否则明英宗朱祁镇年幼时候,摄政的就不仅仅是太皇太后张氏。她目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掌控朝局,帮助朱祁镇归来后扫除一切复辟的障碍。

    只是常年居于后宫之中能力有限,孙太后感觉局势愈发脱离掌控,她越来越力不从心。

    “太后,还是得保重身子要紧。”

    贴身宫女对于朝政之事,能说的东西不多,只能无力的劝解孙太后要注意身体。

    孙太后知道这位陪伴多年宫女的好意,她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道行色匆匆的人影朝着慈宁宫走来,进屋之后立马就给孙太后跪了下来,脸色带着慌张说道:“太后,大事不好,传命靖远伯率领镇压京师士子的消息,不知为何泄露了出去。”

    “现在大批京师文官正赶往午门,说要用性命捍卫文道尊严,并且他们还说……”

    “还说了什么!”

    孙太后这两天接连遭受打击,不得不说抗压能力得到了提升,她此刻已经能稳住心神,朝着进屋禀告的小太监厉声逼问。

    “还说要太后归政于陛下,安心在后宫颐养天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