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开科取士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奏章上时,脑海中总能浮现出百姓饥寒交迫的惨状,再不开仓放粮救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饿毙街头。

    “向北,既然暂时无法开源,那是否能从节流上面入手?”

    “京师现在禁军、班军、勤王军、南征军加在一起,已经接近于四十万兵马,是时候该让一部分将士返回原驻地了。”

    对于商辂的建议,沈忆宸脸上流露出凝重神情,其实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理论上京师守卫战结束之后,各路南征军跟勤王军是该返回原籍,轮换的班军也不应该长久驻扎京师。正常情况下大明帝都驻防士兵,就只有十五万左右,意味着要让超过大半的将士返回原卫所驻地。

    可问题是,现在京师的情况不正常!

    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入居南宫,被事实上软禁了起来,但是在皇太后跟朝中勋戚大臣的施压之下,景泰帝朱祁钰不敢把事情做的太难看,依旧有朝臣能获得求见的机会。

    甚至皇太后孙氏,还亲赴南宫见了自己儿子一面,无人胆敢阻拦。

    这就导致了朱祁镇在经历过最初的惊慌跟无助后,意识到自己依然有着一股很大的效忠势力,当今皇帝朱祁钰反倒看着有些外强中干,连名义上的亲信于谦跟杨洪,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的忠诚。

    先不说什么夺回皇位复辟的事情,想要保住自己在南宫中的性命,就势必要有让朱祁钰感到忌惮的力量,不敢轻易的下手“弑君”。

    毫无疑问,安远侯柳浦掌控的神机营,以及靖远伯王骥手中掌控的南征军,就是朱祁镇在京师安身立命的最大筹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他们返回原驻地。

    为了保证不发生兵变的危机,景泰帝朱祁钰也不敢太过于激进的逼迫这两位勋戚交出兵权。毕竟他们与沈忆宸这种文官掌兵不同,勋戚武将有着天然的非战时统帅合理性,很多时候皇帝也无法肆无忌惮剥夺兵权。

    也就是说现在皇帝都无法轻松解决的问题,让沈忆宸怎么劝说南征军以及各地勤王军离京?

    “我会想办法与靖远伯商议。”

    沈忆宸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回绝的话语,把希望寄托在靖远伯王骥,能理解家国天下的大义,而不是盲目忠于君王。

    商辂自然明白京师目前二帝相争局势下,想要让任何一方放弃兵权,都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事情。只是整个内阁,乃至于整个阁部,除了沈忆宸外,无人可以做成这件事情!

    就在沈忆宸跟商辂两人商议政务之时,中书舍人赵然元敲门走了进来禀告道:“沈阁老,商阁老,文渊阁来了礼部传旨官员,并且还是大宗伯领队,看来是有要旨宣布。”

    能让礼部尚书胡濙亲自宣旨的事情,毫无疑问达到了军国大事的级别。

    沈忆宸跟商辂两人不敢怠慢,立马走出了值房前往文渊阁大厅,与此同时内阁其他几位阁臣,同样收到了吏员传达的消息,赶紧前往大厅拜见圣旨。

    胡濙见到众大臣到来,并没有第一时间宣旨,相反先向文渊阁大殿的孔圣人像祭拜。

    直至礼节完成之后,他才转过身来,手持圣旨用着威严声音说道:“内阁众官员接旨!”

    “臣等恭迎圣谕!”

    说罢,内阁首辅陈循便率领着众位阁臣,在接旨香案面前拜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家于辅弼之臣,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

    胡濙首先说出一串称赞的话语,相当于为这封圣旨定下了基调,至少跟问罪惩罚没有关系。

    “天下士子,期盼为国效力,为君效忠,着兵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沈忆宸,大理寺少卿兼翰林侍讲杨鸿泽为知贡举,主持己巳年礼部大试!”

    当听到圣旨的宣读内容后,在场众位阁臣脸上神情十分精彩,有人欢喜有人忧。

    陈循、苗衷、沈忆宸三人神色如常,前两位是没有利益纠葛,谁担任会试总裁都无所谓。至于沈忆宸是提前得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保证,相当于剧透了一遍自然少了些许惊喜。.CoM

    高穀、商辂两人就由衷的为沈忆宸感到高兴,会试总裁有着座师名分,意味着沈忆宸日后在朝堂中“开宗立派”。

    唯独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神情。杨鸿泽神色惊喜万分,他本以为有沈忆宸横空插了一脚,再加上贺平彦舅父天官身份,以及共兴社培养出来的人脉声望,自己是定然争夺不过的。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最终这个会试总裁头衔,落在了自己身上。

    相反贺平彦满脸不可置信,杨鸿泽就算有礼部尚书胡濙撑腰,但他一个区区寒门子弟,凭什么能竞争过自己担任会试总裁?

    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舅父为何没有帮自己争取?

    贺平彦不知道的是,并非吏部天官王直没有帮自己外甥争取,而是胡濙获得了以朱仪为首的勋戚集团支持,对方压根就竞争不过。

    要知道胡濙跟成国公府之间可是有着姻亲,朱仪乃他的女婿。现如今成国公朱勇问罪夺爵,那么复爵的希望自然就落在了嫡长子的身上。

    不管与沈忆宸之间多么理念不合,只要朱仪能顺利继承爵位,胡濙就是获利者之一。同时在经历过朱佶通敌叛国之事后,朱仪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主动寻求老丈人胡濙为首的文官集团帮助袭爵。

    至于背后达成了怎样的利益交换,恐怕就只有他们当事人知道了。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叩谢皇恩之后,胡濙便来到了沈忆宸的面前,开口嘱咐道:“开科取士,为国求贤,沈中堂担此重任还望切莫辜负陛下重托,莫辜负三千举子期盼。”

    “大宗伯放心,本阁部当秉持公正清明,不负君恩!”

    “那就好。”

    胡濙伸手拍了拍沈忆宸的肩膀,一副长辈安抚晚辈的模样。

    不过就在双方靠近之际,胡濙悄声说道:“沈中堂,宫中目前有些关于你的流言蜚语,还望多多注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