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制衡之道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于是随手一挥,大气许诺道:“沉爱卿说的有道理,朕跟朝廷不能亏待了为国征战的将士们,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该如何犒劳三军?”

    本来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赏赐问话,结果接下来出现的一幕,却完全出乎了沉忆辰的意料。在场的中枢重臣,居然没一个接景泰帝朱祁玉的话语,仿佛都如同没听到一般沉默不语。

    什么意思?

    沉忆辰喝的不算多,此时都有些懵圈了,理论上这种大军得胜回朝的赏赐,不是早就确定好了走个过场。朝堂之上大家其乐融融一番感谢皇帝天恩浩荡,底层将士们到手拿些赏银,能回家给父母妻儿改善下生活。

    结果皇帝已经开口了,下面官员却没有做好赏赐预桉,无法给出回答吗?

    这种低级失误,不应该出现在紫禁城吧。

    沉默许久,坐在沉忆辰对面的忠国公石亨,才面露难色的开口道:“将士们开疆拓土可谓劳苦功高,臣建议无论官职高低均加派一个月饷银,好好犒劳三军的艰辛。”

    一个月饷银?

    沉忆辰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明朝将士饷银普遍在一个月一两左右,战时有安家费等等补贴,大概一个月一两五钱的样子。按照以往大军归来的惯例,不说赏个十两八两的,五两银子不能少吧,结果现在才赏一两五钱?

    而且这还是朝廷名义上的一两五钱,真正能到将士们手中,沉忆辰估计赏银怕是得打个对折,再加上会用宝钞这种废纸以及仓库的陈年物资抵钱,实际上到手能值五钱就不错了。

    石亨哪怕身为大明国公,怎么说也是从边关一步步爬上去的,文官不知道里面猫腻也就罢了,难道他一个武将还能不知道这点赏银不够吗,又是怎么说的出口?

    可能是感受到沉忆辰目光中的不满跟愤怒,石亨脸上的表情难堪到了极致,他其实也是有苦说不出。

    征服兀良哈三卫,并且在漠南蒙古设立州县,确实是赫赫武功。但问题地是拿到手了,后续守住跟建设,那花钱简直就如同流水一般。

    别的不说,单单草原上凭空伫立的五座卫城,并且再加上配套的长城跟烽燧堡垒,一年多时间修建完毕朝廷财政就拨付了天文数字!

    如果单单是北方战线还能勉强维持,南方靖远伯王骥深入缅甸腹地,按照后世的版图已经打到了印度的阿萨姆邦,并且还光复了永乐年间设立的底马撒宣慰司,军费支出已经快要把朝廷给拖垮了。

    要知道经过明英宗的正统朝十几年折腾,现在的大明早就不是仁宣之治后的国库充盈,每年都处于财政破产的边缘游走,朝廷本来连赏赐将士的钱都拿不出来,还是石亨率领着一众勋戚武将据理力争,这才有了一个月饷银的奖励。….可问题是石亨没办法把这些当面说出来,朱祁玉最近这段时间沉迷丹药跟女色,对于朝堂上的事务过问不多,直接坦白说朝廷没钱嘉奖,那不是相当于公开打皇帝脸吗?

    朱祁玉并不是那种完全“昏庸”的皇帝,只是最近被易储的事情困扰,让他稍微有些疏忽朝政。感受到武英殿内的气氛不对,以及石亨脸上神情变化,他大致就猜测到了原因为何。

    于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说道:“那就按忠国公的建议,赏赐将士们一个月饷银。”

    “陛下隆恩浩荡,将士们定会忠君效死!”

    内阁首辅陈循,恰合时宜的奉承了一句,配合把这件事情给带过去。

    在场众人均是心知肚明,唯有沉忆辰感到心中有些愤愤不平。但皇帝都已经开了金口玉言,赏赐这东西也没办法在庆功宴上讨价还价,沉忆辰只有强压住内心的不满,来逼迫自己从战场习性转换过来,适应官场的节奏。

    不过赏赐这东西可以少,战功换来的赏银却不能少,大明自朱元章时代就制定了“首功制”,也就是说倚靠斩获敌人的头颅来换取功劳跟赏银。

    并且对于北虏跟南蛮,还感觉价值不同明码标价,蒙古骑兵的一颗人头就能领赏银十五两,并且小旗晋升一级。如果是斩南蛮头以及斩民人贼头,那么就得三个南蛮或者五个贼人,才能晋升一级,赏银也大幅度的降低。

    “首功制”的奖惩制度设立,好处是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将士们的斗志跟士气,鼓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做到有功必赏。坏处就是会诱发一些极端的恶行,比如说“杀良冒功”等等。

    特别到了王朝末世阶段,来自中央的监督力度下降后,乞丐、流民、乃至于偏远地区城镇,都有可能遭遇到官兵的大屠杀,用人头去跟朝廷换取功劳。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名言,官兵有些时候会比贼匪更加可怕!

    当然,王朝盛世阶段,各方面势力处于平衡状态,文官跟太监能起到很好的督军作用,杀良冒功这种事情还是比较罕见的。特别沉忆辰治军从严,对于战功首级界定极其严格,每一颗要求朝廷封赏的头颅,都是实打实的蒙古战兵。

    这些赏银是征讨军跟辽东军将士,用性命换来的血汗钱,绝对不能拖欠跟克扣!

    于是乎在众人话音落下之后,沉忆辰开口道:“陛下,如今将士们已经得胜回朝,很快诸如福建卫跟山东卫的兵马,将离京返回原驻地。”

    “臣斗胆询问一句,上报的首级军功还有四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两赏银,户部跟兵部何时才是拨付到将士手中?”

    两年大大小小战争下来,沉忆辰率领的征讨军差不多收获了接近五万的鞑虏首级,理论上应该能换取六十万两赏银。结果朝廷断断续续抠抠的,只给了十几万两打发,就再也没了声音。

    沉忆辰知道庆功宴上面谈这些不合时宜,可他不是什么边关将领,入仕后在中枢官场混了多年。更知道如果现在不要钱,等征讨军将士们返回原驻地后,这辈子都拿不到军功银了。

    个人方面该低调隐忍,沉忆辰不想惹什么事端,但有些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月军饷的赏赐警醒到了他的底线,哪怕会因此触怒皇帝得罪同僚,这四十多万辆银子,也必须一分不少的要回来!.

    无限循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