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大幕拉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府大议。

    徐教容离开之后,齐玄素坐到椅子上,又梳理了一遍敌我形势。

    除去掌府、首席、次席之外,还有七位副府主,其中最少有四个是王家一派的人。剩下三个副府主,也不意味着就是站在齐玄素这边,只能说是有可能向齐玄素靠拢,还是看在兰大真人的面子上,如今兰大真人不在,他们的立场并不坚定。

    除此之外,徐教容和两位一品灵官可以参与大议,他们是绝对站在齐玄素这边的。还有六位二品灵官,其中最少有四人是齐玄素这边的。这不是齐玄素的威望有多高,只因为他们都是兰大真人的人。

    不过王教鹤在婆罗洲经营多年,对于灵官的渗透比较严重,一品灵官地位超然,直属于灵官府,他插不上手,可二品灵官就不那么好说了,尤其是与道府关系密切的部分灵官,反而是驻守旧港宣慰司的灵官比较干净。

    剩下的是部分比较特殊的三品幽逸道士,九堂都设有分堂,一般情况下只是设分堂主事,根据道门最近的改制,属于首席主事,不过有些比较重要的分堂,也会设辅理,位在主事之上,等同于总堂的普通副堂主,不过无权参加道堂议事。

    在婆罗洲道府,因为这里海贸兴盛,又是边陲之地,还涉及到跟外人打交道,所以市舶堂、天罡堂、祠祭堂设有辅理。一年沉了十一艘大船,市舶堂肯定是逃不脱干系,不过天罡堂辅理和祠祭堂辅理却是齐玄素这边的人。这当然也不是因为齐玄素如何霸气,没见面就把两位辅理折服了,只是因为齐玄素代表了金阙。

    算下来,只能说齐玄素有胜算,却谈不上必胜,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孙合玉来找齐玄素要人的第二天,婆罗洲道府的上层人物已经陆续到齐,道府大议正式开始。

    整个婆罗洲道府都在关注这次道府大议,甚至不止是婆罗洲道府,南洋诸国、各方势力也密切关注着道府大议的结果。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次道府大议明显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以掌府真人王教鹤为首,另一个阵营是以次席副府主齐玄素为首。

    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王教鹤代表的南洋本土派更为势大,可偏偏齐玄素代表的是金阙,是道门,这让很多人不敢正面对抗。也有很多人早就对王教鹤心怀不满,只是一直不敢发作,借着这个机会,干脆站在了齐玄素这边。还有一部分人,是兰大真人的人,自然也是支持齐玄素的。

    所以两大阵营竟然是势均力敌。

    许多人隐隐预感到,南洋要变天了。

    随着这次道府大议的大幕拉开,两大阵营的正面对抗也逐渐开始。

    走到这一步,齐玄素多有感慨。

    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小小的七品道士,朝不保夕,看不到前途,真就是混口饭吃罢了。

    短短几年之后,他也是所谓的大人物了。

    直面凤麟洲古神和三储君之一的清微真人,斥责已经归隐山林的大真人,与一位参知真人正面抗衡,替代掌府大真人掌控一洲兵事。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毫不夸张的说,多少人的兴衰荣辱就系于他的一念之间。

    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那无量阶段的境界修为吗?

    是权势的力量。

    当初的李天澜,真要靠境界靠修为说话,对上七人小组,七个打一个,怎么也能把他打死了。可他是次席副府主,动用手中或明或暗的权势,便让七人小组无功而返,甚至根本不必他亲自下场出手。

    一个次席副府主尚且如此,上面还有那么多首席、掌府、掌堂,就更不必说了。也难怪做了长生仙人还要谋求大掌教尊位。成为大掌教之后,就算对手是一劫仙人又如何?一人能敌一国吗?

    庙堂强大,江湖自然衰弱。

    所以江湖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仗剑游侠们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披着鹤氅的道士们。

    这是一个道士的时代。

    齐玄素是从水宫出来的,身旁、身后都跟了许多人,如众星捧月一般。

    王教鹤是从火宫出来的,同样跟了许多人。

    两人都走在各自队伍的最前面,然后两拨人在土宫前的广场相遇,止步。

    仿佛黑白双鱼在这一刻交汇。

    有道士通过留影石记录下这一幕,刊登在南洋道府内部发行的邸报上,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南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