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合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气一番,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李焱和苑大志喝的“老白干”,刘凤芝和铁柱妈陪着,一人开了一瓶啤酒,三个小孩子只能是“健力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焱对苑大志夫妇提出合作的意愿。

    苑大志夫妇自然是双手赞成的,他们家几口人虽然都在为了钱而努力奋斗,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收入虽然还可以,但很不稳定,如果受到季节和天气影响,有时候好几天都没进项,要是能有个固定的场所,可是解决大问题了。

    供销社的门市部他们知道,宽敞的很,有四百平米,那时候还没有建筑面积这个梗,是实实在在的四百平米。作为久经“商海”的人,不用提示苑大志也清楚大院里日杂商店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能想象得到,在生活区开一家这样的商店,绝对能日进斗金。

    之后大家又商定了其他相关事项:两家各出资三千元,分别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房屋由李焱家无偿提供,不需要租金费用,水电费用计入成本里;铁柱妈负责日杂店的日常,没有工资;奶奶和姥姥作为工作人员,每月各领取一百六十元工资;苑大志闲暇时间去帮忙,每月发放补助一百元。新笔趣阁

    事情基本上定下来,宾主尽欢,约好明天中午就去实地规划,尽快开张。

    第二天中午,两家人又聚到供销社门市部,苑家的两个老太太也跟了过来。

    六十年代的房子,简单直接,自南向北只有三个部分,整体建筑四百平米。中间部分是主体,宽八米,长四十米,正中是一排支撑到顶的柱子,西面的背墙上全是木质的货架,货架向外间隔一米左右是展柜。冯红棉不但把货架和展柜都无偿留了下来,而且散伙前还组织员工收拾的干干净净。不管是良好的习惯还是当初想给她小叔子省事儿,总之最后是李恺他们占到了这个便宜。

    北边的房间里有几张办公桌,估计原来是冯云棉和财务办公的地方,这个房间宽度也是八米,长度五米,做办公室有点儿浪费。

    南边的房间和北边房间一样大,里面空荡荡的,这里原本是库房,库房的隔壁就是粮店。

    三个房间之间都有门和窗户,面向大街的这面墙也分别有门和窗户。

    李恺对两间耳房提出建议:库房这间不作变动,依旧是库房,虽然暂时用不了这么大面积,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过不了一年,可能就不够用了。

    办公室那间,分成三部分,中间用单砖墙隔开,最西面作为休息室,也就是宿舍;中间是办公室,只留一个办公桌,再摆上椅子和茶几,可以兼顾做会客室用;

    东面这部分可以制作和供应早餐,现在生活区住的人买早餐都要去大院外面,因为大院里一家早餐店都没有。就从豆浆油条开始,如果成品质量相差不多的话,这绝对是垄断经营,因为供销社差不多是在大院的正中心位置,而且是主干道旁,除了生活区大门两旁的那几栋楼,别的地方到这里都要比去外面近得多。

    如果发展好了,还可以蒸包子蒸馒头烙大饼,生意好到忙不过来可以雇人,生活区里闲人还是不少的。

    苑大志眼中精光大盛,频频点头,表示自己媳妇调制馅料一绝,蒸包子完全没问题,豆浆油条也可以尝试着做,无非就是多练习几次。

    对于宿舍的设定,苑铁柱的奶奶和姥姥非常同意,并表示开业后她们老姐俩要搬过来住,还可以起到保安的作用。

    苑铁柱家的住房很紧张,因为他家是单职工,水泵厂开始只分给他一间房,和李恺住的房间差不多大,只有十五平米。他家人多呀,三代五口人,拥挤是一方面,关键是不方便,两口子想办点事儿,还得预约清场,要是想发乎于情……那得多不要脸啊。

    后来苑大志请客送礼磨人加上耍不要脸,终于又从后勤科长手里抠出来一间九平米的屋子,原来是个杂物间。于是老姐俩搬了进去,苑大志一家三口挤在原来的房间。

    房间小,除了老姐俩的床和衣物,还摆满了各种小商品、咸菜缸,在里面转个身都困难。

    所以她们听说日杂店这里准备安排宿舍,就强烈要求搬过来住,这样苑铁柱可以到她们那间小屋去住,苑大志两口子也有了私密的空间。

    李焱夫妇没有意见,这让苑大志更加感激。

    这次合作无论是表面上还是实质上,苑家都是占了便宜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