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普天之下,可有圣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上任人如此短的时间,便迫不及待的除去了太后和前任皇帝,于礼不合。这恐怕又是一个杀伐果断的雄心之主啊。和那秦皇、汉皇等人恐怕没有任何区别。”

    “如此一来,吾等大夏此行,恐怕又……”

    众人一字一句,神色间皆是带上了担忧。

    唯独这边。

    孔子一直是神色如常。

    见得忧心忡忡的众弟子,是不住笑道:“老夫时常教导汝等,观事不能仅看表面。须得以全局出发。”

    “你们言及大夏新皇不尊礼法,盲目杀戮。殊不知那大夏太后和正统皇帝,毒害先帝,篡夺皇位。况且太后和正统皇帝对待新皇本就有杀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新皇不杀之,若非坐以待毙乎?”

    “此刻新皇杀之,并非不合礼法。”

    孔子一言。

    前方最早跟随孔子的几名弟子皆是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而后方的有些弟子,却是眉头紧皱。

    望向面前的孔子,是缓缓拱手道:“夫子曾言,君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今大夏新皇当政数月,便在朝堂上杀戮不断。不仅杀害太后和正统皇帝,又大肆屠戮朝臣。如何仁?”

    孔子闻言,脸上依旧是笑意不止:“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若前以善人治邦,大夏自不必如此。然如今大夏纷乱,前太后、天子为祸已久,仅非仁而能止矣。”

    听得孔子此言。

    那些弟子缓缓点头,皆是拱手拜服:“大善,弟子受教。”

    说完。

    便是又有人好奇询问道:“以先前夫子之言,莫非这大夏新皇乃明君?”

    听得弟子之言。

    孔子却是缓缓摇头:“吾以其朝廷形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

    “为君者,知人善任,可谓之贤;体恤百姓,教化万民,可谓之贤;治国有方,治下清平,百姓安居,可谓之贤;抵御异国,巩固国土,可谓之贤。”

    “若为君者,能善其一者,曰贤:能善其二者,曰明;能善其三者,曰仁;能尽全功者,圣君也。”

    此言一出。

    众弟子皆是低头,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样:“若以夫子之言,能为圣君者,非三皇五帝而不可及也。普天之下,又有何人能为之?”

    众人苦思冥想。

    若以孔子的标准。

    除了上古的三皇五帝。

    他们实在是想不出,能有什么人能够达到孔子圣君的标准。

    就以现在天下的秦皇汉皇等人而言。

    虽为难得一见的雄主,但距离孔子口中的圣君,却依旧是有着一段距离

    听得此言。

    孔子也是摇了摇头,不住苦笑道:“然也,三皇五帝者,千年难遇。”

    “如今老夫垂垂老矣,可能遇上那等圣君?”

    “何其难也……”

    此言一出。

    孔子麾下弟子们也是想起周游列国以来所经历的一切。

    皆是低头,面容苦涩。

    正如孔子之言。

    这圣君又岂是那么好出的?

    如今天下,如秦皇汉皇等人,或许是雄才大略。

    然而在一统天下的野心的加持下。

    疯狂扩展军备。

    如此一来。

    必然是严刑重罚,重税重役。

    对待寻常的百姓,必然是苛重的。

    国力虽强。

    然而百姓们却过得并不好。

    加之世家大族的盘剥。

    可以说。

    如今中原各国的百姓,莫不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是故。

    在孔子及众弟子看来。

    如秦皇汉皇等人,能称之为雄主。

    却并不能算得上是圣君。

    自然。

    也并不是他们心仪的投奔对象。

    如今。

    周游完了其他四国之后。

    他们便之剩下了大夏一国。

    至于李烨这个大夏的新任天子,是否能是他们心仪的圣君?

    不仅仅是众弟子。

    就连孔子都是几乎没有报希望。

    而就在众人踌躇之际。

    城墙之上。

    一则文书,吸引了孔子的注意。

    “这是?”

    “招贤令?”

    几乎是瞬间。

    孔子便是眯起眼睛,神色间带上了一丝诧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