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提高生育率历国都是大问题(7/1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次灭韩之后,让寡人认识到我秦国官员储备严重不足,一个韩国倒也罢了,国土有限,自能消化,但若是我秦国将来吞并六国,也必将暴露这重隐患,众卿以为该如何解决?”

    嬴政双手放在膝上,平静问道。

    之前都是朝内权利、利益的划分,是当下之则责,现在则是关乎未来之事。

    大家都在思考年少的秦王问出这个问题是想要做什么。

    要知道,这个问题并非表面这么简单,牵扯到的可不止一点。

    首先,秦王发出了一个讯号,那就是秦国需要更多官员,其次,这些官员怎么来,出自哪国,还是出自哪个人的府中门下客卿,是属于谁的官员。

    最后就是秦王明确的告诉所有人,他要吞并其他五国,接下来的秦国就要以此为目标做出详细规划。

    而这,可不是一个还未亲政的秦王可以决定的。

    一些人的目光已经落在了赵姬与吕不韦的身上。

    赵姬是监国太后,掌握着秦国属于秦王才拥有的军政大权,其次是吕不韦,吕不韦虽然名义上没有赵姬权柄重,但是他是辅王之臣,而且在朝中经营三年,功绩不少,其能力得到了很多官员的认可与信服。

    若非现任秦王太过强势,功劳太大,名望太高,手段运用的也极为娴熟,崛起的速度也太快,让人无法压制,说不定未来十年是吕不韦的天下。

    如果说赵姬是名义上的秦国第一人,那么吕不韦则是拥有军政实权的,只不过军权以前是秦王手中的虎符,现在在太后手中的虎符,加上秦王、太后印才能够调动。

    “臣以为如今吞并韩国,我秦国当休养生息,而这段时间,可以再次招揽六国英才入秦!”

    吕不韦缓缓步出,沉声说道。

    这是中肯之言。

    秦国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从昔日孝公发招贤令,引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强盛,便一直都在吸纳六国的精英,比如出自魏国,佩五国相印,纵横一脉的犀首、张仪,后来的范睢、蒙骜以及他吕不韦都是如此。

    “相邦所言有理!”新笔趣阁

    “接连大战,国库粮草、箭簇耗损大半,已经不足以支撑大战,当休养生息!”

    立即有人站出附和。

    其他人也大多如此,即便是楚系也是一样,因为他们也属于外臣。

    宗室虽然不赞同,想提出不一样的建议,但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秦国的人才确实匮乏,远不如吸纳六国人才来的轻松,只能闭口不言。

    嬴政面上神情不变,但心中却是暗自摇头。

    吕不韦等人其实没有错,也是秦国这六代以来一直有的操作,甚至是整个春秋战国的操作。

    毕竟七国间还经常互换质子,或者派出自己国家的臣子去其他国家担任重臣乃至相国等位置。

    昔年的犀首公孙衍便佩五国相印,他本是魏国人,乃纵横一脉合纵代表人物,曾在秦参军,为秦夺取河西之地,凭借军功获得当时秦国爵位级别最高的大良造,要知道昔日商鞅也是这个官阶,在当时的秦国臣属之中,位于相邦、庶长之后的左庶长,是秦国第三的高官,下一任相邦的热门人选。

    后来因为张仪成为了秦相,公孙衍回到魏国,又开始他的合纵抗秦。

    甚至首次提出合纵的便是公孙衍,至于苏秦那个时候不过是一个还未崭露头角的青少年。

    而主张连横的张仪主要对手便是公孙衍。

    在惠文王去世之后,公孙衍又曾入秦,被秦武王拜为相邦。

    所以,这种已经养成了数百年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改变,即便是吕不韦也是认同的,没有想过其他办法。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即便统一,那这个国家也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国家,表面如一,内中却是暗隙频生。

    如果有一个主心骨,那么自然可以将这些人连接在一起,但如果失去了那个支撑,则很容易土崩瓦解。

    而未来的嬴政,就是这根擎天支柱,支撑着庞大的帝国。

    但最强的一点,同样也是帝国最弱的一点。

    他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推举门客为臣,那他究竟是王的臣,还是臣的臣呢?

    这些门客出生的臣子,他们首先要效忠的是自己的母国还是举荐自己的人,疑惑是他这个秦王呢?

    他有能力让所有人都是他的臣,但然后呢……

    “政……大王是有什么意见不如说于百官听听!”

    这时,赵姬看着沉默的嬴政,心有灵犀地开口。

    母子两人十几年来,几乎天天见面,这些年,在嬴政最重要的成长日子中,嬴政也几乎每天与赵姬腻在一起,因此赵姬与嬴政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双方亲密的关系,使得母子连心,心心相印。

    其实本来她是想叫‘政儿’的,但想到现在是上朝,她想让嬴政说的话更加让人信服,就不能让别人觉得嬴政只是一个孩子,所以赵姬连忙改了称呼。

    以示庄重以及对嬴政的信赖与肯定。

    让百官明白,这不止是她的政儿,不是一个懵懂少年,更是大秦的王,她这个太后信赖的王。

    “请大王示下!”

    赵姬一表态,一些想要投靠赵姬的人立即附和。

    毕竟吕不韦手下人太多了,他们想要出头,自然要选一个新山头,无疑新冒头的赵姬便最合适。

    现在赵姬是监国太后,掌握着秦国军政大权,而且出身平凡,没有势力,手下空空如也,正是需要人才效力的时候。

    想当初宣太后便凭此聚拢了一帮属下,各个高官厚禄。

    而看太后与大王母子感情深厚,投靠太后,说不定也是投靠大王。

    因此投靠了赵姬,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未来也能有更好的晋升之资。

    “不知大王有何想法?”

    吕不韦也抬起头,好奇嬴政有什么办法。

    虽然他认可了嬴政的能力,但是对于此事,他却不相信嬴政有好的办法,毕竟连他都没头绪。

    嬴政环顾一周,不再遮掩,直接说道:“先王在世时,相邦便提议不准杀戮俘虏,可见相邦也明白人口是重中之重。”

    “不错。”

    “而且秦国想要吞并六国,杀戮只会让双方仇恨加剧,重演当年昭襄王兵围邯郸之败,让其他几国的百姓更加仇恨我秦国,让我秦国在统一的道路上遇到更多阻难,于我秦国不利。”

    吕不韦赞同点头,嬴政对于自己政策的肯定,这让吕不韦感觉自己的能力,嬴政也是明白的。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时代不同了。

    昭襄王与白起有着属于他们的使命,那就是彻底打垮了六国的脊椎,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