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技巧程潇都会,而且因为年龄的关系能做的更好。

    起势之后女孩顺势做了一个快速的旋转,两只手臂一上一下随着身体的旋转,舞出一个圆形的曲面,如同盛放的花瓣。

    中国舞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与芭蕾舞中的旋转有很大不同。

    芭蕾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手臂,胯部的带动都非常明显,旋转靠的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舞的旋转,是身体形态在拧、倾状态的舞姿造型上的旋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旋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注1)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

    所以中国舞的旋转动作包含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技巧。

    而且这种技巧很难。

    旋转需要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而中国舞旋转的时候身体是倾斜和拧着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持住重心和平衡,需要很强的核心力量,对腰腹和背的肌肉力量要求很高。

    程潇能够表情轻松流畅连贯的完成这种旋转,表明她的核心力量很强,基本功非常扎实。

    旋转的过程中,随着女孩腰部的逐渐弯曲,旋转的轴心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竖直渐渐变成了水平,从双腿和躯干的旋转,变成了腰部翻转带动的旋转。

    那朵绚丽的花朵开始在风中欢快地摇摆,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动态视觉效果。

    这是中国舞中独有的翻身技巧,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作为中国古典舞中独特的技巧形式,翻身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作特点。

    而且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

    慢速的连绵不断的翻身,可以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而快速的翻身,则有种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的感觉;急速有力则显得英武刚健。。。

    程潇的旋转和翻身动作,从站立姿态一直到地板动作,手臂,手指,甚至腰身,双腿都在不断的变化,她用一连串高难度的组合动作,把各种旋转和翻身的技巧都展示了一遍。

    易浩彦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甚至有一些类似鹞子翻身和鲤鱼打挺的武术动作!

    让他看得目瞪口呆。

    最后的收尾也很漂亮。

    女孩右腿站定,利用惯性让上半身顺势上扬,双臂和左腿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上抬,

    反弓的上身,修长的手臂和另一条高高扬起的腿,在一瞬间构成了一个漂亮的圆环造型,而直立的右腿则稳稳的站住,结束了这一连串的旋转。

    一瞬间,从动态到静止,舞者的状态有一个剧烈的变化。

    这也是中国舞的特点。

    因为传统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方流行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动静之间的变化特别多样和复杂。因此,舞蹈动作的节奏一般也是如此。注重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有种独特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而且刚刚收尾的姿态也非常典型。

    中国舞的舞姿非常丰富,具有高度的雕塑性。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

    这种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是中国舞的常态。

    要完成这种动作,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程潇完成的很稳。

    而且,这并不是她要展示的全部。

    ——————————————

    注1,子午相是对京剧舞台上人物造型的一种要求。夜晚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白天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子午”就是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而又遥想对称的意思。子午相就是要求演员在亮相的时候,面部、眼神、胸部、双臂、腿脚的摆放位置应处于不同的方向,而又能互相映衬,从而达到平衡。

    从美学上说就是在参差错落中求平、求顺、求美,而忌讳绝对均衡式的呆板造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