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京都贡院。

    当看到周任明的文章后,许清宵的神色,微微变了。

    【强国策-尊圣而强,蔑圣则衰】

    这是周任明的文章开头。

    行文洋洋洒洒,文章的内容,大致说的无非就是,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有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圣人。

    朱圣!

    尊重朱圣,人人皆有品德,有仁义道德,这样一来,大魏将会人人向上。

    倘若主考官是朱圣一脉的人,或许看到这篇文章,不管如何也会给个优等评价。

    可主考官是许清宵。。

    还是那句话,许清宵并不会去针对某些人,身为主考官,必须要公平。

    许清宵也尊重朱圣。

    可问题是,这种文章,毫无任何营养,文章全篇都是在夸赞儒道有多好,朱圣有多好,朱圣一脉又有多少。

    而且文章内容里里外外都带着一种莫名的讥讽,什么人人不尊圣人国家将会衰败,而一人不尊圣人也,是为道德败坏。

    并且举例子,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对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

    而不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又损害了国家什么利益。

    文章算不上高明,但也没有指着自己鼻子骂之类的。

    只能说,纯粹就是恶心人的文章。

    当下,将最后一个字看完之后,许清宵提起毛笔,在上面直接评写。

    【劣】

    仅仅只是一个字,代表着许清宵的意思。

    而后,放在一旁,不管不顾。

    科举一共有三堂考试。

    如若出现一个劣,基本上就别想中举了。

    当然如若后面两堂考试,是甲上等的话,可以破格录取。

    许清宵落笔之后,周任明一直关注着,他神色平静,似乎也猜到许清宵会做什么。

    也就在此时,一份份试卷呈现上来。

    许清宵有空便一卷卷看,看完之后,基本上都会给予中肯的评价。

    好就是好,不是就是不好。

    甚至又是一个多时辰后,许清宵看到了陈星河的文章。

    对于陈星河的文章,许清宵也有些兴趣。

    他认真观看着。

    【强国策-民富国强】

    这是陈星河的策论,以百姓为开头,整篇文章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百姓,认为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强国之路,就必须要让百姓吃饱饭,让百姓生活安康。

    等百姓安康之后,才会有劳动力,生产力,促使大魏更快的发展,走向强国之路。

    陈星河的文章,不说很好,但也不差,说到了点子上,但对于当前的大魏并不适合。

    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许清宵给予了评价。.CoM

    乙中等。

    文章评价,甲乙丙丁劣,再细分上中下。

    乙中等不算差,如若能拿三个乙中等的话,中个举没问题,当然若是运气不好,同期都是高材生,那就别想了。

    许清宵很公平,没有因为陈星河是自己师兄,从而加分。

    是如何,就是如此。

    如此。

    又是两个时辰后。

    科举结束的钟声也随之响起了。

    钟声响起。

    所有考官下去,将众考生的试卷收走了。

    大部分人都显得有些紧张,他们早就写完了,一直在反复观看而已。

    也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写完,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钟声响起,必须要收起试卷,不允许拖延时间。

    如若抗拒,视为放弃科举。

    “明日卯时,第二堂科举,诸位考生好好回去休息。”

    此时,王新志的声音响起,告知众人明日来参加第二堂考试。

    很待众考生走后。

    众人也开始忙碌的审批这些考卷了。

    这是大魏的科举,主考官可以当场审批,也可以选择收取考卷后,集中审批。

    毕竟文章倘若极好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异象,若是挺不错的,也自然有大儒阅读。

    是夜。

    许清宵坐在贡院内,观看着一份份考卷。

    一直到丑时三刻。

    许清宵将所有考卷全部看完了。

    因为是考卷,自然需要认真去看,并且还要给出一些注释,与其余考官互相交流意见。

    而从这数千份考卷,许清宵愈发觉得于益这个人不简单,同样也知道了一件事情。

    这天下读书人对朱圣的态度了。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千份考卷,除了个别几个人,基本上所有人在文章当中都多多少少带上圣人。

    对朱圣的崇敬,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读书人崇敬圣人,这不是什么坏事,但许清宵却敏锐地发现。

    这些读书人,不仅仅只是崇尚圣人这么简单,而是将圣人当做了信仰,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在他们眼中圣人超越一切,至高无上。

    从文章的某些内容就可以看出,天下读书人对朱圣已经陷入了一种‘狂热’以及‘信仰’的程度上了。

    细细想来,许清宵也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原因。

    圣人的确高高在上,这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容置疑的,读书人崇敬圣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

    而对于圣人本身来说,他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自己的中心思想传播出去,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从而建设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世界。

    这是每一代圣人的想法。

    可这也只是圣人的想法。

    但圣人的门徒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因为跟随过圣人,莫名产生一种‘虚荣’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待圣人逝去之后,他们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圣人在世间的代言人。

    而为了稳固权力,为了继续成为圣人的代言人,所以他们不断给后世人洗脑,给后世读书人洗脑。

    从小到大就灌输‘圣人至高’的思想,圣人的每一句话,你都要牢牢记住,圣人每一本书,你也要牢牢记住。

    而为了让读书人乖乖听话,就需要朝廷辅助,科举就成为了稳固地位的最大竞争了。

    不管读书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读书,但你想不想当官?想不想出人头地?想不想过上好日子?

    想的话你就要读书,考科举,而科举内容基本上都是由朱圣一脉把控。

    接下来学什么你心里应当明白了吧?

    这是内部地位稳固,通过科举来限制读书人。

    而外部地位稳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了,划分阶级,打压异类。

    内部依靠的是科举来稳固地位,外部就是划分阶级,怎么划分?很简单,继续烘托朱圣。

    把圣人无限拔高,圣人没死的时候,地位可能还没这么高,但圣人死后,地位无限拔高,一代又一代的灌输。

    朱圣做过那些事情,朱圣说过什么话,然后美化圣人,实际上圣人也有脾气,也有欲望,只是他们懂得克制,明白道理。

    但随着圣人死后,他们的门徒,开始神话圣人了,圣人没有犯过一点错,圣人曾经为了学习,站在冰天雪地里面如何如何。

    有的是真事,有的是假事,有的甚至朱圣一脉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只要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神话,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谁还会记得是真是假?

    尤其是对方是一位圣人,你敢质疑吗?

    如果你非要质疑也不是不可以,可问题是,你拿什么资格质疑?不说别的,你最起码得有半圣境界吧?

    可倘若真有半圣境界,也不会去质疑,所以形成了一种‘无解’的闭环。

    而神话圣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朱圣一脉的地位越拉越高,文人也越来越推崇朱圣一脉,如此一来,其他读书人怎么看?

    谁不想成为宴会上的风云人物?

    而且朱圣一脉更懂得稳固人心,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忙,摆出一副仁爱的样子,团结一致。

    这就如同散户和庄家的道理一样。

    散户如果凝聚成一团,可以轻而易举干翻庄家,可问题是人心不齐,尤其是即便是有人说,要去干庄家,带头冲锋,大部分人还是观望。

    所以被庄家轻而易举碾死。

    而庄家一旦成型了,就是滚雪球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了朱圣一脉,只要加入朱圣一脉,地位上就能得到提高。

    以后参加宴会或者是出门在外,来一句吾乃朱圣门徒,有没有逼格?

    如若表现的好,还可以来大魏文宫听一下课,要是会点人情世故,指不定拜师大儒。

    换谁谁扛得住?

    所以朱圣一脉的人,只要将这些事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等时间发酵。

    五百年的时间,完全够了。

    甚至都已经多余了。

    自然而然,朱圣一脉成为了天下最大的读书人团体。

    他们聚集在一起,推崇朱圣,霸占着各种资源,谁要是侵犯他们的利益,得到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集体讨伐。

    任何穿越者,稍微看过资本论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清宵被天下读书人仇视的原因啊。

    不是天下读书人没脑子,被人摆布,而是天下读书人围绕的都是自己利益。

    至于说读书人有浩然正气,按理说应当明辨是非。

    那么反过来一句话,什么叫做是非?

    谁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站在大魏文宫的角度上来看,大魏文宫做错了吗?

    许清宵怒怼大儒,虽然严儒的的确确有些做得不对,太过于严法了,可问题是你一个晚辈怒怼长辈,这是对还是错?

    站在许清宵角度,是错的。

    可站在严磊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情他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没有任何明文规定说了,他不能这样做。

    而许清宵又在一步一步挑战大魏文宫,建立心学,创建新的学派。

    虽然到现在心学都一般般,可问题是,大家都推崇朱圣,你不但不推崇朱圣,不加入我们,而且还搞一个新的东西来?

    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货色?

    从这一刻开始,许清宵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就已经有些印象差了。

    结果许清宵更是把持朝政,文宫出招,许清宵不但完美化解,而且每一次都让文宫吃瘪。

    天下读书人能舒服吗?

    再加上先天第一印象的不爽,那么他们对许清宵就越来越不爽。

    所以文宫让他们去针对许清宵,他们立刻答应。

    这叫做什么?这叫做铲除异己。

    当然也有大儒没有参与进来,但他们不参与进来,并非是说就认可许清宵,而是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

    甚至说,这些大儒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言了,要么就是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要么就是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

    而这种人,往往在文宫当中,属于名声大,但没有任何实权的。

    是文宫拿出去宣传的存在,可文宫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些大儒说不上话来,最多可以提点意见,可最终的权力,还是在那帮人手中。

    书房内。

    许清宵望着油灯烛火,这些道理他逐渐明白了。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实际上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利益决定一切,屁股决定脑袋。

    而且任何势力做到这个程度,都会这样发展。

    把文宫当做一个产业来看,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了。

    文宫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那么加入文宫势力的朱圣一脉,自然地位也越来越高。

    某某国掌控军权,国君强势无比,不尊儒生是吧?

    我打不过你,可文宫一张旨意下来,天下朱圣一脉的读书人,骂不死你。

    天下读书人,九成是朱圣一脉的,剩下的一成,完完全全属于那种理想派,不愿意参与任何争斗的存在。

    所以,文宫就代表天下读书人。

    确定了自己的阵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那么所有事情就简单多了。

    明确目的,围绕利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一时之间。

    一道叹息之声响起了。

    这一次科举,许清宵也算是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她并非是让自己掌控科举,而是让自己明白,现在文宫到底是什么情况,天下读书人又是什么情况。

    这些东西说给自己听,自己只怕不会相信,但当自己主审科举之后,很多道理自己都会明白。

    望着外面的夜色。

    许清宵推开房门,独自一人静一静。

    月光之下。

    许清宵莫名觉得有些可笑。

    天下的儒者!

    竟是这般模样,说到底都是一群凡人罢了。

    无非是受到天恩眷顾罢了。

    朱圣一脉能形成如此规模,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儒道独一无二的眷顾,成为读书人,增加天地之间的阳力。

    恰好出现了一位朱圣,成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金字招牌,只怕朱圣本人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五百年,会变成这种模样。

    人和,朱圣一脉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啊,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完美执行。

    当然这也离不开必然的自然规律。

    就好像王朝一样,一旦建立王朝,再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将会迅速扩张,然而就一定会衍生出贪官和清官。

    这是必不可少的。

    但有一点,许清宵格外的清楚。

    天地之间,万物皆然遵循自然规律,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没有不朽的王朝,也没有永恒的存在。

    当一个王朝,大部分都是贪官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而当文宫这种势力,满脑子都是围绕利益之时,那么这个势力,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欠缺的,无非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

    大厦不会突然倒下,但当大厦倒下的时候,也是极快的。

    朱圣一脉。

    走到了末路了。

    望着月色。

    许清宵沉默了许久。

    一直到卯时。

    科举第二会考来了。

    许清宵从院中走出,缓缓来到了主考地点,如昨天一般。

    只是他将原本的试题收回了,取而代之,换了一个新的试题。

    主考地点,参与科举的考生们,已经落座下来了。

    王新志等人早早来了,许清宵是掐着时间来的。

    “我等拜见许大人。”

    这一刻,考生们以及其他考官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但周仁明这批人依旧是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

    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昨日让许清宵吃瘪了,所以今日比昨日更加莫名嚣张起来了。

    许清宵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只是点了点头,将试题交给王新志。

    紧接着回到自己的主考官位上。

    拿到试题。

    王新志也没看,而是看向众考生道。

    “科举开始,众考生准备。”

    说完此话后,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而王新志也来到钟旁,让人敲钟过后,便缓缓展开手中白纸。

    只是下一刻。

    当王新志看到试题之后,脸色一变。

    王新志将目光看向许清宵。

    然而许清宵神色无比平静,一时之间,王新志叹了口气,随后缓缓开口道。

    “大魏王朝,武昌二年,科举第二试题。”

    “文宫之害。”

    王新志几乎是硬着头皮将试题说出。

    刹那间,随着试题说出之后,所有考官脸色瞬间大变,而这些学生们也在一瞬间哗然一片了。

    尤其是周仁明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他们昨日才道出朱圣一脉的好,讽刺许清宵不尊圣人,结果许清宵今日的试题,几乎是将朱圣踩在脚下。

    实际上,许清宵的试题,针对的是文宫,但在他们眼中,许清宵就是在针对圣人。

    “许清宵,你如此蔑我圣人,你当真大胆。”

    周仁明体内的血,直接涌上脑袋,他大声怒吼,指责许清宵这般行为。

    怒声极大。

    主考台上。

    许清宵眼神没有任何怒意,只是缓缓开口道。

    “考场喧闹,逐出去,剥夺功名,三年内不得再考。”

    许清宵声音很平静。

    周仁明这种人,许清宵压根就不想对付,连七品都没有,在这里叫嚣。

    如若自己不是主考官,他周仁明下场会很惨。

    可自己是主考官,一切按规矩来。

    “许清宵,你大逆不道,竟然如此污蔑圣人。”

    “你将我驱逐,我周仁明今日还不考了。”

    “你这种人,不尊圣人,不敬长辈,罪无可赦。”

    周仁明怒吼连连,他并不在意被驱逐,昨日写那种文章,他便已经不考虑科举了。

    眼下他就是要骂,骂许清宵,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来。

    “来人。”

    “将考生周仁明,扣押大牢,藐视科举,不尊本儒,罪上加罪,今日午时,由刑部,大理寺验明真身,斩首示众。”

    许清宵淡然开口。

    既然对方一心求死,许清宵也就不给机会了。

    “许清宵,你敢?”

    “我乃大魏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又没犯重罪,按照大魏律法,你不能杀我。”

    周仁明听到这话,眼神之中明显露出慌忙之色,但他依旧昂着脖子如此说道。

    只是贡院内的护卫,已经过来了,直接将他扣押,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留情。

    而在这帮护卫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