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顺利杀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部都在陆潜的脑海里。

    盛夏的绚烂与繁华逐渐消散在阵阵秋风之中,蔚蓝的苍穹、蓬松的白云、连绵的山峦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遥远,知了的蝉鸣声安静下来之后就能够捕捉到燥热与喧嚣缓缓沉淀下来的萧萧,连带着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从八月到九月,当“突袭”剧组宣告正式杀青离开盆塘的时候,地平线远端的翠绿似乎隐隐约约染上了些许鲜红,前前后后整整五周的繁忙工作终于落下帷幕。

    置身其中的时候,高强度的工作对体力、精力和脑力全部都是严峻考验,几乎以为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时时刻刻都在放弃边缘挣扎、分分秒秒都在爆发边缘试探——不对,他们都已经不止一次爆发过了。

    但时过境迁,等待所有工作全部结束之后,这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没有放弃,而且曾经那些濒临崩溃的瞬间也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他们都能够云淡风轻、自信满满地告诉别人,“那些都不过是小事而已”。

    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稍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是柳暗花明。

    然而,休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的幸福。

    比如,导演。

    任何一部电影,导演的工作都必须贯穿始终,从前期筹备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导演的灵魂是所有工作环节的核心,比起“解除好友”来说,“突袭”的后期制作更加复杂一些。

    首先,音效。

    “突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拳拳到肉的打斗,自然而然,拳击、断骨、流血的声音是对画面的一个重要补充。

    想象一下,男主角架势十足地做出一个拳击动作,狠狠发力地砸在对手身上,结果却没有一点声音,这正常吗?

    也许在现实生活里是正常的,毕竟拳拳到肉的声音也没有那么明显,但放在电影里,却无法形成听觉与视觉的互动,画面感也就是残缺的。

    其实,以恐怖电影为例是最直观的。

    比如说,万籁俱寂的夜晚之中,耳边传来高跟鞋下楼的声音,“叩叩叩”的声响在房间里幽幽回荡着,哪怕没有画面,仅仅依靠声音也能够制造出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效果。

    以现实生活参考,高跟鞋的声音应该没有那么大声,放在电影里,自然就需要后期制作来放大声音,制造出心理暗示,和灯光、特写等等一样,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来达到导演冲击观众的预期效果。

    而不仅仅是恐怖电影而已,所有电影都是如此,出色的音响效果、音效剪辑是从听觉层面上的一个补充,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名顶级的音效师,简直就是万能的。

    平时,他们需要前往自然和城市,录制各式各样的背景声音,同样一条街道,清晨、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的声音全部都是不同的,这些细微的偏差对观众来说往往很难区别出来,但声音与画面、人物结合起来,传达的信息真实性却有着天壤之别。

    工作,他们则需要在录音棚里,用不同的道具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说拳拳到肉的声音,击打胸膛、击打手臂、击打后背的声音都不同;骨头是否断裂、血浆如何喷发的拳击声音也都不同。

    也正是因为如此,音效在“突袭”这部电影里扮演特别的角色,与镜头、灯光、演员等等形成互补效果,呈现出陆潜所期待的武打效果——

    在真实的基础上凸显出电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