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情绪层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持着相同的节奏,这对于电影来说格外难得,很大程度上也是陆潜无视困难拍板选择两位演员的根本原因。

    第一场戏就证明了陆潜的眼光是正确的,曾远文和黎文贞对于表演氛围的认知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所以眼神以及动作的细节就能够展现出角色的情绪,完美诠释整个场景,这也是一次就过的保证。

    陆潜非常满意。

    当然,导演也不是万能的,他没有办法控制天气,没有办法控制意外,也没有办法控制演员的表演状态,即使做好万全准备,实际拍摄也还是需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突发状况,这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不过,整体而言,“游客”的户外拍摄还算顺利,原计划一周拍摄完成的工作,提前一天结束,接下来剧组就将进入室内继续拍摄,大自然的天气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就变得可控了,这对剧组来说是好事。

    但室内拍摄依旧充满了困难,取景架构、镜头轨道、灯光设计、画面构图等等都是需要深思的部分。

    而且,伴随着拍摄戏份的徐徐推进,情绪的层次和分支也就变得越来越细腻复杂,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更深层次的考验。

    昨天,拍摄马文夫妇与朋友共进晚餐的戏份就遇到了一些困难,四位演员的表演或多或少都偏离了轨道,略显过火也略显外放,因为交织在餐桌上空的情绪非常错杂,演员们希望能够传递出台词里的情感,却又没有太多发挥空间,难免就会发力过猛。

    陆潜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三个小时慢慢调教四位演员的表演细节,在NG了二十多次之后终于完成拍摄。

    整个剧组精疲力竭,以至于结束拍摄的时候,四位演员都抬不起头来,唯一的想法就是终于解脱了,然后持续不断地向工作人员道歉,那种灵魂透支却又安静不下来的感受,令人窒息。

    恐怕整个剧组唯一一个依旧保持绝对耐心的,应该就是林汉洲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从最初的异样目光到后来的刮目相看,日常相处之后才意识到林汉洲的怪异表现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天才。

    林汉洲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的目光看待剧组的拍摄,但从来不吵闹不抱怨也不干涉剧组工作,就好像昨晚,三个小时的拍摄,林汉洲全程一动不动,就好像木偶一般,乖乖坐在陆潜的导演椅上,比剧组任何人都更加有耐心。

    但是,执拗脾气上来的时候,林汉洲又会纠缠着陆潜不放,就如同十万个为什么一般,有着源源不断的问题往外抛,很多问题就连陆潜也回答不出来,迫不得已只能拉着陈慕、苏子一等等专业人士帮忙解释。

    问题就在于,只要其他人出现,林汉洲又拒绝开口,始终保持沉默。

    结果就是,陆潜和林汉洲认真沟通,然后和剧组召开会议,再重新由他向林汉洲解释,过程着实麻烦。

    可是!

    每次林汉洲的“十万个为什么”时间过后,剧组拍摄总是能够得到全新灵感,反而让拍摄变得更加顺利。

    以至于整个剧组上下都啧啧称奇,然后他们才终于想起来陆潜对林汉洲的介绍:剪辑师——

    “突袭”天马行空又难以置信的剪辑,就是由林汉洲完成的。

    慢慢地、慢慢地,剧组对于林汉洲也就刮目相看了,就连那些怪异举动也不再刺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