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一个句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又期望着理想——

    妻子的坚持太天真太美好却无法实现,丈夫的坚持太理智太正确却残酷而悲哀,于是,他们都被自己困住。

    一种无力。

    电影的最后,妻子和丈夫都做出了选择,他们双双选择了另一对夫妇里的那个“理想化伴侣”,如同镜像一般。

    也就是说,“理智与情感”的结合,触礁破碎,没有能够成功,于是,他们改变轨道,打破排列组合,“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各自相遇。

    从组合来说,这应该是完美的,俗话常说,“什么茶壶配什么盖”,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都已经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了,那么婚姻的问题就应该终于能够解决了——

    外貌,一模一样,但灵魂却换成一个与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版本。

    完美!

    可是,真的如此吗?

    在电影的结尾,陆潜希望抛出这样一个疑问,哪怕“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相遇,但这就是完美解决办法吗?

    故事,在这里更上一层楼——

    每个人都是如此,往往被困在自己的期许里,情感也好、理智也罢,理想也好、现实也罢,人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解读和诠释,然后期待着,生活能够按照自己所构想的方式进行,但生活并非如此。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许,这也注定了,期许和期许之间必然存在偏差,如何学会接受那些差异、如何学会面对那些冲突、如何学会面对那些超出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婚姻,就是如此。

    否则,无论是“理智与情感”的相遇,还是“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的匹配,最终都不是婚姻的正确答案。

    又或者应该说,婚姻和生活一样,从来就没有正确答案。

    在记录灵感、撰写剧本的时候,陆潜曾经冷静下来,重新梳理自己的三部作品,站在更高层次进行回望和审视:

    “游客”的结局,夫妇本来已经重归于好,却又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之中再次陷入崩溃边缘。

    “爱人”的结局,夫妇本来已经准备分开,却因为共同利益而重新捆绑在一起继续维持着婚姻。

    最后,来到现在正在创作的这一个剧本。

    故事的结局,夫妇本来已经陷入死胡同,看不到解决方式也看不到未来,却双双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他们选择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伴侣,然后继续维持婚姻。

    简单罗列之后,一目了然。

    三个故事,其实婚姻都已经破碎了,但不约而同地,因为不同原因不同方式不同目的,他们又继续维持婚姻。

    这也让陆潜不由思考一个问题,“婚姻三部曲”,到底是支持婚姻,还是反对婚姻?新笔趣阁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在“游客”和“爱人”上映之后,观众们都戏称两部作品为“劝分电影”、“婚姻劝退电影”。

    看起来,陆潜将婚姻的真实展露出来之后,实力劝退,这一精神内核也延续到第三部,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事实上,陆潜并不这样认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