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货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喜大普奔”和“电动车”,只有特殊时代的人才听得懂。

    魔都在种花家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那段屈辱,使魔都成为了冒险家的天堂。有能力在这里开设商行的人大多有着外资背景。也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买办经济”的真实含义。

    茂昌商行也不例外,这是一家以美资为主的商行。何沣在其中占股百分之十五,是最大的中资股东。

    三百万大洋的总资本只是摆在明面上给人看的,实际资产数比这多得多。

    无论任何时代,商人的嗅觉都很敏感。尤其是何沣这种喝过洋墨水的人就更不在话下。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前,将敞开的房门关上,转身回到原位坐下,还特意将椅子朝着肖劲松那边挪了一下,微笑着压低声音问:“张先生,您手上有多少货?”

    说着,他打开摆在茶几上的一个木匣,拿出一支雪茄递了过去。

    肖劲松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接过雪茄,信手拿起摆在木匣旁边的雪茄剪切掉端口,用火柴将雪茄点燃,用力深吸一口,从鼻孔里徐徐喷出白色烟雾。

    他淡淡地说:“我手上还有阿司匹林和吗一啡。不分开卖,一次性出货。”

    何沣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在这个时代,特效药根本不愁卖。

    “至于数量……”肖劲松故意卖了个关子。他停顿片刻,弹了一下雪茄烟灰,缓缓地说:“这批货至少值两百万大洋。”

    何沣彻底惊呆了。

    “两……两百万……”他的语调有些失去了本音,变得干涩沙哑:“您确定?”

    震惊过后,紧接而来的就是质疑。

    大洋可不是法币,尤其在银本位货币前提下,购买力极为坚挺。茂昌商行虽然有美资背景,却不可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

    “张兄,您该不是在开玩笑吧!”何沣换了个称呼,语气也变得更加温和,甚至有些谦卑,只是话里充满了质疑成分:“我对这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运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尤其是外埠过来的船,多多少少都能打听到一些。可最近几个月没听说有这么一批货进来啊!”

    理智告诉他,张诚和的消息大概率是假的。

    然而来自商人的敏锐嗅觉让何沣闻到了钱的味道。

    “场面上的消息大家都知道,只要愿意花钱,没什么大不了。”肖劲松仰起头,整个人油然释放出不加掩饰的优越感,同时夹杂着显而易见的傲慢:“呵呵,但有些时候,秘密就是秘密,花再多的钱也没用。”

    何沣对此深以为然。

    他是个行动派,被肖劲松说得顿时心痒猫抓,放低姿态,小心翼翼地问:“张兄,能看看货吗?这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啊!”

    “当然可以。”肖劲松笑着点头允诺。

    ……

    泗江仓库,这是最初的名字,现在叫做栢德大厦。

    这里位于英租界的东南角,主体建筑是一幢四层大楼。仓库位于建筑南侧,整体由英方管辖。

    何沣对这一带很熟悉,这里是约翰牛的地盘,必须有大使馆开具的特别通行证才能进来。

    凭着证件,黑色甲壳虫轿车过了道口,一直开到仓库外侧的广场。

    肖劲松下了车,客套地对何沣做了个“请”的动作。后者满面微笑谢过,跟着他的脚步,朝着仓库大门走去。

    门前站着两名用红布包头的大胡子士兵。看着走到近前的这两名黄皮肤华裔男子,为首的士官眼神有些轻蔑。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大胡子士官语气冷漠,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质疑来者身份。

    何沣站在原地,也不说话,安静地将目光投向肖劲松。

    在这种地方,微笑、寒暄、递烟之类的示好统统无效。只有专属于约翰牛的权势才能压服这些胡子兵。

    肖劲松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份对折的文件,递过去,操着带有浓重牛津腔的英语:“我是阿尔布雷克特先生的朋友,他委托我全权负责在华事务,包括他存放在仓库里的货物。”

    曾经担任过情报官的经历,使肖劲松有诸多手段和方法应对目前的状况。

    这批药品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

    “阿尔布雷克特”这个人也是真的。

    他是一名贵族,祖上还是受封爵士。然而到了阿尔布雷克特这一代,曾经的显赫已经没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