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上任肖川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路,来到这地图上的肖川县,踏着石条铺就的山,走进这处在深山之中的小镇,从山上看着小镇人,容易便能联想出它与后世那些偏远山区完全不同的面貌来。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山林间有着很多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生机盎然。幽静安宁。

    浦通仁下山来到镇子里,从九品的镇长算是很小的官了,这也已经是特事特办,没有经过科举之路,也没有十年寒窗,这也是此朝的六如圣明大帝的恩德,普通人能读书识字,不过那科举还是少数人才能有机会得到的。

    在这个时代,贫寒家庭的孩子读完小学就可以打工了,家庭好一点的能读高中,只有寒门学子才有机会读大学。这所谓的寒门并不是所谓贫苦家庭,二十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

    门阀制度到了本朝,算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门第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在中国人的社会观念中扎根了数千年之久。科举制度冲击垮了那些门阀大家,但隐形的门阀,却从来未曾中断过,一个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在历朝历代,都在不停上演。

    历史上,但凡是能有一官半职的人,基本上都不会是一穷二白的人家,而更多的,如果一个家族内出了一个大官,就算没有长辈的庇护,他的子孙后代,出官员的数量和概率也是直线上升的。

    正常的平民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科举的,毕竟每年的科举能考出的功名也不超过五十个,大部分人就算参加了也只是陪跑。为此付出的代价平民根本承担不起。

    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也十分落后,依靠的都是劳动力,所以粮食生产率并不高,穷人一年到头也收不到多少粮食。在收入不高的前提下,基本生活就是手停口停,想要参加科举也不容易。这就是所谓的穷苦人民。而此时,正是一个战乱年代,民不聊生,各种疾病和瘟疫蔓延开来,到处一片荒凉,人烟稀少。为了生存,很多人只能去挖矿或打猎。寻找食物。以维持生计。

    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挖野菜,事实上,五谷也是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可以继续吃下去,什么不可以吃。

    可是在旱涝时期,野菜跟谷物一样,长势并不佳,穷人有的时候甚至连野菜都没得吃。所以每当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穷人们总会争先恐后地去挖野菜,来应对危机的发生。

    浦通仁在山上就看到不少挖野菜的人,浦通仁找到一个老伯,问他县衙的位置,那老伯放下手里的活计说道:“你是新来的镇长吧,我带你去办公的地方。”

    那老伯带着浦通仁来到办公的地方,浦通仁刚想要感谢,却听那胡老伯说自己是这里的衙役。

    这其实是让浦通仁有些惊讶,没想着肖川镇的衙役这么大年纪,本该是儿孙绕膝的年纪,还在打工确实让人感动。

    胡老伯看出来浦通仁的心思,对他说到:“这肖川镇留不住年轻人,他们都去县里的砖窑打工,可以赚点钱,没必要留在这里。”

    浦通仁也算是接受胡老伯的说法,没有纠结太多,对胡老伯说道:“上任镇长呢,有没有公务交接。”

    “上任镇长死了,恐怕不能和你交接了。”胡老伯面有难色的说道。

    ???..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