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来人身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位女郎也继承了花木兰的意志,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潜入军中,混成了一名前线的士卒。

    彼时正和敌戎开战,前线十分缺少士兵,所以若是往常,对于士兵的来处其实也会仔细盘查。但是到了当时的境地,他们却实在缺人,因此新来的新兵姓甚名谁都管不了,只能让她立刻进了战场。

    这一位女郎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在府邸之中的时候还躲躲藏藏,只敢在私下里偷偷的练,后来到了外头,几乎是日夜操练,身材虽然瘦削,却有一股子连男人都难以匹敌的力气,其性情又勇猛,在战场之上屡获战功,故而职位也一路水涨高升。

    但她一个士卒并不能在这样排山倒海的战役之中取得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后来尽管她一个人十分英勇,大梁朝的军队却还是节节败退,后来当时的大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先帝,现任小皇帝的父皇,为了稳定军心,不惜亲自上前线。

    那时候先帝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上战场其实多多少少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尽管会有贴身的亲兵跟着护卫,也难免被一直都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敌寇看出破绽,当即就在万军阵中朝他发出一枚冷箭。

    敌寇本就是草原游牧民族,马上作战的本领十分高强,而在马上搭弓射箭,放冷箭,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这本来就是大梁朝的军队所弱势的地方,所以即使先帝在重重包围之下,还是险些被射中。

    而那些敌寇更是十分狡猾,一旦看到在此事上自己占有优势,能够从其中占到许多便宜,更多的冷箭就如同漫天大雨一般,都朝着先帝御驾亲征的队伍袭来。

    纵使有亲兵护卫,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箭雨都能够如此完美无缺地挡下,所以自然也有箭能够越过重重人海,直取先帝马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乃是在人群之中奋勇杀敌的该女郎发现不对,于是立即扑身而上,自己以身体挡了那一箭,先帝被护送立刻返回大营,是女郎身中这一剑,为他挡住了致命一击。

    先帝自然记得这一位奋勇挺身而出的小卒的救命之恩,所以赐下了许多好物,甚至还有好几道能够给她满足一切愿望的召令。

    那小卒只要有命活下来,就能够享受对帝王的救命之恩给她带来的这些荣华富贵。

    而对于大梁皇帝来说,那一日所发生的事情尤心有余悸。

    皇帝御驾亲征,本来就是为了鼓舞士气而来,而不是真的上战场杀敌,毕竟当时的大梁皇帝并不是在战马上长大的,不过只是在京城的富贵窝中养大的皇上,他并没有那上阵杀敌的能力,一直留在战场之上,不仅要分出兵力来保护他,更有可能成为敌寇眼中的最大的活靶子。

    若是皇帝御驾亲征,却在战场之上被敌寇杀死,或是被俘虏,对于大梁朝来说必然是一次重创,而如今敌寇已经知道,大梁朝的皇帝亲自来到了战场之上,杀死或者活捉大梁朝皇帝的诱惑太大,所以他们即使这一次在战场上没有成功,后续也定然会在战场上疯狂的想办法杀死先帝。

    所以先帝身边的谋臣们商量了一夜,如此对比下来,接下来先帝若是继续留在战场上,反而弊大于利,故而得出一致的想法,便是皇帝应当立即回京坐镇,国不可一日无君,边防士气固然重要,皇帝的性命却更加重要。

    因此在此事发生后的第二日,皇帝的亲驾就已经离开了战场,重新回到京城。

    皇帝后来在京城中的时候,也曾去过旨意问起,那一位奋不顾身为自己挡了一击的小卒,后来如何。

    那边给来的消息一切都好,皇帝也没有太将此事放在心上,于是一去就是这么多年。

    上京城之中自然没有人知道,那个在边境战场上救了皇帝一命的人,竟然就是那一个当初被他们非议的镇国公府女郎——却也不是没有人知道,至少当时的老镇国公,其实心中便有所猜测。

    她是自己膝下年纪最小的女儿,怎么可能真的放任她如此离开了家,就这般在外头漂泊?

    所以老镇国公或多或少其实是有在暗地里关注着她的动向的,虽然可能了解的不是那样清楚,却也大抵知道一些她的动向,知道她女扮男装参了军,也知道她入了战场,奋勇杀敌。

    后来更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知道这一位自己家中想法最大的女郎,其实已经在军中屡获奇功,地位也并不低,一直在北境驻扎,并未回京。

    老镇国公并没有将消息到处说,而是将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兴许也告诉了自己宠爱的爱妾,也就是今日的高老夫人,这也是为什么高老夫人在听到此事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很快就根据此人的年龄,还有行为,立刻想到了那一位离家多年不曾回家的女郎。

    是的,如今站在这里,手插在胸前,满脸嘲讽看着高老夫人的,正是当年离家的女郎。

    因她当年排行十六,又一直没有出嫁,所以就根据她当年在闺中的行列序齿,称她一句明十六娘。

    明棠并未掩饰自己的到来,而是看着二人之间焦灼如烈火一般的气氛,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冲着她一福身:“见过十六姑姑。”

    那女郎脸上的神情并未有多大变化,但是目光落在明棠身上的时候,很是挑剔地转了一圈,最终才归于平静,应了一声,说道:“小时候还看不出来,长大之后,与你娘和你爹生的没有半分相似。”

    明棠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她与她的阿爹长得不像,确实如此,但是人人都说她长得像她母亲,为何到了这位姑姑的眼里,自己与爹娘生的一点也不相同?

    更或者说叫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位姑姑离家的时候,爹娘成婚还不久,她怎么就见过自己小时候的模样,语气还说的这么熟稔?

    其实,根据前世的记忆,明棠是记得的,这位姑姑待字闺中的时候,与母亲还是说得上话来的,但是并没有过太久,她便一个人跑到外头去了,然后按理来说,娘亲父亲与这位姑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