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偷偷摸摸来看崽崽的君臣二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庆武帝之所以将这个差事丢给陆学屹,而不是直接下圣旨“逼迫”陆沉珠,是因为他不欲和陆沉珠撕破脸。

    说到底,陆沉珠身上的大功德,他不得不认。

    而且“陆琰”那个孩子,的确非常惹人疼爱。

    但陆沉珠一日不成婚,柳予安的心就一日不安定。

    庆武帝不愿意再和这个儿子发生矛盾,也不想伤害他,便只能将压力给陆沉珠。

    若是从前,陆学屹一定二话不说就应下庆武帝。

    毕竟这是皇帝赐婚,皇帝还说了,让他去物色一些还未成婚的世家子弟,不等于随便陆沉珠挑选吗?

    何其好的机会啊!

    还能找个人照顾女儿,照顾外孙、外孙女。

    可现在陆沉珠连陆家都不要了,他哪来的脸去说这些?

    不是让陆沉珠愈发厌恶他吗?

    他还想着将来见一见两个外孙呢。

    “回禀皇上,微臣不去。”

    “你……陆学屹!你反了天了!”

    陆学屹经过罢官、起复、高山、低谷,一颗心早已犹如钢铁,脸皮也贼厚,不急不缓道:“微臣不敢,皇上您忘了吗?当年是您帮陆沉珠和我陆家断绝关系的,她的名字已经移出了陆家族谱,并且立了女户。微臣可没资格对陆沉珠指手画脚,若您要赐婚,还请您下圣旨吧。”

    这话说得不可谓不怨怼,只差没明说“您的锅别丢给我背”,可把庆武帝气了个够呛。

    庆武帝在想,自己上一辈子是不是欠了这一对父女?

    老的老的,少的少的,都是讨债鬼。

    “你给朕滚!”

    “微臣告辞。”

    陆学屹非常熟练地滚了,让庆武帝赌了一口气在身前,又喊停了他。

    “你给朕站住!”

    陆学屹果断站住,转身低头,一言不发。

    庆武帝暗暗磨牙,但一想起柳予安,庆武帝决定不能放陆沉珠一个人。

    “来人,更衣,朕要和陆丞相一起出宫。”

    “是!”

    庆武帝换了一身简单的常服,押着不情不愿的陆学屹,一君一臣微服出游到了陆沉珠的院子附近。

    陆学屹不傻,这些时日他日日都会不受控制地溜达到这里来。

    这里是陆沉珠的府邸。新笔趣阁

    陆学屹呼吸一滞,“皇上,您……”

    庆武帝嗤笑一声,果断命人敲门。

    陆学屹紧张得手足无措。

    三年多未见,陆沉珠会不会不想看到自己?

    若是再见,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他脑中乱作一团,但幸运的是来应门的是一个小药童,小药童显然不认得君臣二人。

    “两位大人,我家县主现在不在家,请两位大人迟些再来吧。”

    穆福海笑道:“我家老爷的客人是你家县主的亲戚,可否让我们进去等?”

    小药童一听是陆沉珠的亲戚,顿时有些拿不准主意,留下一句“稍等”就去请主人了。

    不过片刻,小药童再次打开了院门,一副恭敬的模样。

    君臣这才看到那从容迈步而来的,小小的、矮矮的……身着雪白布衣的小童。

    小童抬眸静静看他们,漂亮的眼睛就像是星辰,白皙的面容宛若云朵般柔软。

    被这小童抬眸看着,庆武帝和陆学屹都不由得怔愣在了原地。

    一股莫名的、无法言喻的感觉袭上心头,最终还是庆武帝率先开口。

    “琰儿?”

    陆沉珠带着小火烛去了行馆看北燕太子,那日萧钺气冲冲地离开后,竟然一病不起,还一直不愿意吃药,所有北燕使者都心急如焚。

    小太子赌气,非要小火烛去看她。

    陆沉珠无奈,只能带着小火烛去了行馆。

    谁都没料到,堂堂北燕帝竟然会带着自家丞相,微服私访到陆沉珠的小院子里来。

    小火把眨眨眼,虽然不明白为何眼前的爷爷知道自己的名字,却彬彬有礼向长辈行了一礼。

    “琰儿见过两位阁下。”

    三岁多的幼童,短手短脚一本正经朝他行礼,憨态可掬,让庆武帝和陆学屹的心一下就软了下来。

    特别是陆学屹,他几乎是贪婪地看着这个孩子,脑中想的就是陆沉珠三、四岁光景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陆沉珠粘人得紧,只要他回来,一定会爬上他的膝盖,糯糯喊“爹爹抱抱”。

    她会在他怀中撒娇,会嫌弃他的胡子扎人,会笑得犹如铜铃般清脆。

    可是……

    这么可爱的女儿,终究被他弄丢了啊。

    陆学屹的眼眶红了,他连忙移开了目光,生怕自己会失态。

    庆武帝见老臣子这般“哭唧唧”的表情,心中不屑,语气却不由得放缓下来,带着一股“夹子”的气息。

    “琰儿,你母亲呢?怎么就留你一个人在家?”

    见对方问娘亲,小火把将庆武帝当成了娘亲的故友,侧身道:“两位阁下,母亲她去行馆给北燕太子看病了,琰儿也并非一个人在家,弟弟也在,两位请进。”

    将一行人引入院中后,小火把请庆武帝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