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君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然上清宫在民间的势力如此之大,那吴醒言身为上清宫弟子,他能否得到道士们的帮助呢?

    答:不可以。

    吴醒言是军队里的人,从古至今,上清宫明面上一直没有在军队里安插人手。不是道士们不想,而是各诸侯国的君王们宁死也不同意。

    从一开始只在民间救助百姓的小道士。到如今权倾朝野,以天下百姓为基础,执天下牛耳的上清宫。

    从各国的达官贵族们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如今对道士们的噤若寒蝉,争相巴结,各国的君王们全都看在眼里。但很可惜,等他们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聘请上清宫的道士为自家国师,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忍让。从一开始的国师见君不跪,到如今的国师驾临,君主立刻起身相迎,诸侯国百官见到国师纳头便拜,这几乎已经成为了铁律。

    好在上清宫也知道克制,在不触碰上清宫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下,以国师为首的道士们基本上是不参与各国政事的。道士们因此与君王之间,彼此保持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军权。

    军权在手,大王还是大王。

    军权不在,君王就是摆设。

    说的再难听一点,各国百官之所以现在还听君主的,而不去听道士的旨意。除了名不正言不顺之外,剩下的就是因为君主手里的军权。

    所以道士们很清楚,自己一旦插手军务。那就是等同于和君王宣战,平衡点将会彻底打破。这样的情况,各国君主们不愿意看到这样,上清宫的道士们也不愿意看到这样,而各国的那些权臣们,他们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些大臣们很清楚,一旦撕破脸,他们也将会被逼着选边站队。上清宫虽然强大到各国诸侯王们都不是对手,但站如果在道士一方,却有着最要命的一点:与礼不合。

    但反之,如果站到君王这边,大臣们好像也没什么胜算。因为道士们的力量足以轻松的为这个国家带来一场政变,到时他们随便换一个傀儡登上王位。那这帮大臣们之后的下场…wap..com

    所以说即便吴醒言是应国的校尉,即便应国国内有东夷的那帮术士把持,而且东夷本身就非我族类。加之上清宫在应国根本就没多少势力存在…难道说,这也不行吗?

    答:不行!

    道士沾染军务,这会在各国起到连锁反应。这放在其他各国的诸侯王眼里,他们看到的则是;‘这帮道士终于是对军队下手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渊国军营里的道士并不是上清宫道士,而是苾炼宫道士。这也同样是为什么夫信三番五次的,都想着赶宏辛越走的原因。

    所以在表面上,吴醒言只能自给自足。别说他去找道士了,道士们见到他都躲着走。当日凡全在城门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敢见他。思灵也是等到月黑风高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