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兵团作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现代石油不得不跟着追加。

    金宰铉一咬牙,说,“好,现代石油也追加五百万美元。”

    这个数额是他们的最大权限了,一共追加了一千万美元,也就够两支欧洲的勘探队工作一周。

    金宰铉忽然说,“请新马的勘探队吧,他们的水平虽然差一些,但是便宜很快,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增加三支勘探队,那么我们手里就有了八支勘探队,其中一支是航空勘探,技术上应该能弥补数量上的劣势。”

    到了第二天,所有的疑问都不存在了,因为南方实业的车队从夜里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

    南方实业几乎把秋明地区所有的载重卡车搜罗干净了,用于恶劣地形的全地形履带式输送车足有五百多辆,从远东军区到西伯利亚军区,扫了一圈才把这些重要的输送工具搞奇。

    每支勘探队配大约十台全地形履带式输送车,五百多辆足够支持五十支勘探队。

    姚远并没有开玩笑,他正在指挥进行的,是一次涉及上万人的大兵团作战,光是生活物资,就准备了五千多吨!

    来自各大油田的石油工人们,他们在华夏营只逗留一两个小时,整理好装备器材装载完物资后,直接出发开进深山老林踏上勘探之路。

    连续三天,南方实业已经有三十多支勘探队开赴了预定位置,马不停蹄展开勘探工作。

    而当第三天夜晚到来,现代石油雇佣的挪威勘探队和芬兰勘探队才开始从营地出发,气得金宰铉直咬牙,但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

    不过现代石油后续的动作很快,通过航空勘探的方式,他们迅速完成了一大片区域的初步勘探,实际上这已经为缩小范围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姚远没有选择航空勘探,并不是没有这个财力,而是国内还没有专业的航空勘探队,不是国内的队伍,他是坚决不采用的,宁愿把这个钱用在和各大油田的合作上。

    对有着丰富大会战指挥经验的油田干部们来说,除了语言不同和自然环境恶劣一些外,这边的会战是小儿科,但这是第一次国外油田会战,上面说这不但是经济合作项目,也是政治项目,要求大家以最高标准来进行工作。

    姚远托钟卫国把参与过秋明油区勘探的苏联专家请过来,又从国内找了一帮已经退休的、曾经留过苏的老干部过来,让他们追忆过去的兄弟情谊,从苏联专家那里获取有关秋明油区的相关情况。

    加洛特维奇拿到手的这块油田在秋明油区里属于中小规模,苏联的初步勘探数据中显示,可采储量在亿吨以下,这也是加洛特维奇能拿到手的原因之一,否则压根轮不到他。

    姚远并不清楚具体的出油位置,也就是说,他的先天意识在这次竞速勘探中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这也是他决定使用人海战术的主要原因。

    南方实业在一周之内开钻了21口勘探井,效率惊人,但一无所获。

    但是,现代石油却传来了好消息,与南方实业21号井相距不到5公里的位置,现代石油打下了第7口勘探井,已经出现了油花。

    天平似乎在向现代石油一侧倾斜。

    在华夏营坐镇指挥的秦振军坐不住了,带着人就要赶往第21号勘探井,却看到姚远跟着过来了。

    “姚总,我去现场指挥,你留在营地里。”秦振军劝说道,“第21号井的条件比较差,你去了不合适。”

    姚远说,“我也是穷苦孩子出身,再差的条件也经历过,走吧,我们一起去,把指挥部设在21号井。”

    秦振军不再坚持,一行十几个人乘坐米-17“河马”运输直升机飞往一百公里外的第21号井。

    到达第21号井后,秦振军马上展开工作,勘探队队长李泉汇报道,“目前的位置是3200米,韩棒子是在3500米的位置发现油花的,现在要确定的是,按照原计划在3200米打孔还是钻到3500米?”

    关系到成本问题,李泉不敢擅作主张。

    跟着过来的技术员沉思着说,“21号井和现代石油的7号井相距仅五公里,我研究了这片的地质构造图,是属于同一个地块的。”

    他顿了顿,说,“我建议钻到3500米再做打算。”

    在这个行业里,姚远只能算是个知道点常识的人,看不懂专业数据,但能听明白大家说的话,知道现在在纠结什么。

    秦振军眉头紧锁,盯着图看,半天没有说话。

    五公里外的现代石油是在3500米处看到油花的,南方实业原打算钻3200米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钻到35000米或者以上,才有机会看到含油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