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超凡脱俗的姚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当然也没有在现场,对他来说这是一大遗憾。东方石油在色丹海打出了日产10万吨的油井的整个过程,被全世界的媒体作为年度最重要的新闻题材进行连载报道。

    国内的报纸更是深入挖掘,如经济日报、石油日报,更是连续半个月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对东方石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挖掘了感人事迹,如第7钻井队队长古培强,成为了继王进喜之后的又一位石油系统涌现出来的模范,大量的记者随后向前追溯到了东方石油刚成立就参与西伯利亚石油开发的时期,发掘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

    随着《人民群众日报》、《华新社》、《实事求是》等中央级报刊的重点报道和央台以经济领域重要新闻、三十分钟专题报道等方式播出之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东方石油打败了洋鬼子成了世界第一。

    老百姓不懂什么叫做企业规模第一,也不懂日产10万吨到底是什么概念,他们只知道在每天产量上,咱们华夏的石油公司做到了世界第一,这已经足够了。.CoM

    1993年申奥失败之后,国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而1994年东方石油创造出来的世界纪录,对于曾经每一滴石油都需要进口的华夏来说,对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的华夏人民来说,无疑是一次扬眉吐气的时候!

    看看,这就是我们华夏!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去年年底,苏建民以东方石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身份从人民大会堂领回了一张奖状——1994年全国优秀民营企业。这个评价是专为东方石油设立的,东方石油是唯一一家,与国营企业站在了同一阵营。

    在这些情况之下,姚远的表现和反应一如既往的平淡如水,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在俞永安和何雪莉这些二级集团公司负责人、总部机关高管的眼里,姚大老板是有些没心没肺的,你就没见过他有过真正认真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开着玩笑就把事情做得妥妥当当的。

    可是眼前的姚远呢,真的把自己当基层干部了,用从来没有过的认真态度做这一份工资只有三百多块的工作。

    如何不叫俞永安费解呢?

    他只能感叹,“看来他是真的喜欢当官。”

    “他不喜欢当官,否则不会主动要求到计生局工作。”何雪莉微微摇头说,“俞董,你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吗?”

    “马什么?”俞永安一愣。

    何雪莉知道这个话题没法聊了,只能简单地介绍,“简单地说就是把人按照需求分成了五类,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下面一层是生理需求,穿衣吃饭解决温饱,指的是维持人最基本的生理平衡的需求。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

    笑了笑,何雪莉说,“现在的姚远就处于最高一层,他要自我实现。赚多少钱做多大企业,对他来说已经是更低一级的需求了,他已经超脱了这个层次。”

    俞永安听了个半懂,“就好比说我还在为吃饱饭努力,阿远已经在研究怎么做才能做出更好吃的菜了。”

    “确切地说他已经到了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吃好吃的饭菜这个阶段。”何雪莉道,想了想,点头说,“没错,就是这样。”

    俞永安丝毫不觉得失落,反而高兴,道,“这么说我和阿远也差不了多少个层次,我也多做善事才行了。”

    何雪莉含笑不语。

    “小何,你了解这里的情况,你帮我参谋参谋,在这里投资点什么好?”俞永安虚心求教。

    何雪莉笑道,“俞董,你要在这里投资?”

    “当然,必须要投点。”俞永安道。

    何雪莉问,“阿远是什么意见?”

    “他说这是我的事,他不干涉。”俞永安说。

    点了点头,何雪莉思考着说,“新风县是人口大县,山多地少,劳动力很富裕,投资服装厂这一类的密集型工厂是不错的。”

    俞永安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投服装厂,投个千万级的服装厂,招几百工人没问题。”

    他压根就没想着赚钱,就为了让自己的“层次”高一些。

    何雪莉哭笑不得,但也没说什么,毕竟这是好事,至于会不会亏本,永安集团几个品牌的服装根本不愁卖,退一万步说,即便卖不出去,区区千百万、几千万的亏损,对永安集团来说也是九牛一毛。

    最关键的是这算是姚远招商引资的成绩。

章节目录